2015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仁政
一、他们对“礼”的重视程度不同。孔子特别讲究礼。“礼”在《论语》中出现了75次,有较多关于“礼”的深入分析,名句较多。
这里的“礼”并不是“礼貌”的意识,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分寸、法度、规矩”孔子特别厌恶那些超出规矩的人,他认为世上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人都得按照“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季氏“以八佾舞于庭”,搞了个8*8方阵的广场舞,超越了规格,老先生就看不下去了,喊出了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孟子也讲“礼”,《孟子》一书中的礼,出现了44次,基本没有关于礼的深入辨析,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关于礼的名句。且他在对孔子的“礼”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发展,经常与“义”放在一起论述,《论语》中则没有将礼和义放一起论述的。
二、孔子讲求“仁”,孟子讲求“仁政”。
《论语》中提到仁的地方有110次,他老人家的“仁”也是以礼为基础的,所谓“克己复礼以为仁”,这些“仁”是对“君子”(老百姓)的要求,并不强调对君王的要求,对君王,老先生还是非常讲究“礼”,从不“乱说话”。
“仁政”仁政则是孟子的标签。孟子中提到仁政的10次(论语中一次都没有提到仁政)。仁政是对君王的要求,孟子不断的要求君王“行仁政”,要求对老百姓好点儿,甚至不惜说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貌似不合乎“礼”的话。
三、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不同。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孔子只是说人性天生是相近的、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熏陶、教习,差距才原来越大。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坚持“性善论”。
四、教育方式、说话风格不同。
孔子说话比较随和,一般不作人身攻击,逼急了也就是恨恨的说句“孰不可忍!”。
孟子说话就比较极端了,动不动就骂人“禽兽”、“豺狼”(“禽兽”在《孟子》出现了13次之多!比如骂杨朱、墨翟是禽兽,(“无父无君,是禽兽也”。)骂因“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救嫂子的人“豺狼”(“嫂溺不援2015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仁政,是豺狼也”)。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老先生,常把“礼”和“仁”挂在嘴边,大谈特谈等级秩序,对君王和弟子温和有礼,对老百姓提倡“仁”,就是孔子了。
另一位老先生,坚持人性本善,不跟你深入的谈“礼”,却常把“仁政”挂嘴边,对君王的要求和期待比较高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有哪几点,为了劝其行仁政,不惜说出一些虎狼之词,这位就是孟子了。
话说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有哪几点,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孟子的风格。
附1:《论语》名句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有哪几点,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附2:《孟子》名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如欲平治天下2015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仁政,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原创,如需引用请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