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道家
《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有一段最能体现治国思想的最终目的
2023-10-20

《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有一段最能体现治国思想的最终目的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根本分歧_儒家道家区别理论思想的特点_道家和儒家思想理论的区别

本文约3600字

阅读需要9min

一、法家终极理想

在《韩非子》一书中,其实很多地方提及法家思想的最终目的。

宏观的来看,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希望在春秋战国的乱世,实现天下太平,恢复至治之世。

《韩非子·奸劫弑臣》篇中有一段最能体现法家治国思想的最终目的。

韩非说:“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道家和儒家思想理论的区别,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段话的几层意思。

第一,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这一层讲的是法家圣王的自我要求,也是实现至治之世的基本前提。

儒家有圣人,法家也有的圣人。儒家的圣人是像尧舜禹,汤文武这样有仁德的圣王。法家的圣王,则是善于审视实际和明辨是非的,是善于明察治乱实情的。

也就是说,法家思想中的君王,得是一个英明的圣主,能够明辨是非,明察秋毫。儒家的圣王则重在道德修为的高尚,法家的圣王则重在法术势的运用和驾驭。

糊涂而昏庸的君王,在法家和儒家思想中,都是被鄙视和唾弃的对象,这样的君王是治不好国家的,也统治不好天下。

第二,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这一层讲清楚,法家的圣人治理国家,依靠的手段是什么?那就是公正地阐明法令,严厉的施行刑罚。这里就旗帜鲜明的提出法家实现至治之世的实现路径是依靠“法治”,而不是依靠道德仁爱。

第三,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有一段最能体现治国思想的最终目的,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

这是韩非这段话的第三层意思,法家圣王用法家思想最终实现,解救民众的祸乱,消除天下的灾祸,使强者不欺凌弱小的,使人多势重的不强暴势单力薄的,使六七十岁及以上的老人能享尽天年,使幼子孤儿能够有国家福利供养使其顺利成长,使国家的边境不受到他国的侵犯,使国内的君臣关系密切和顺,使父子互相护养,并且实现没有死亡和被俘虏的忧患,这就是圣王用法家思想治国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功劳。

二、儒家的终极理想

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而孔子向往的社会,也是他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社会。

在先秦儒家的思想典籍中,有不少地方都能体现儒家的终极理想,例如大学中讲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修身是为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平治天下。

而在《礼记·礼运》篇中有一段话最能体现先秦儒家的终极理想,而且描绘的更加具体。

《礼记·礼运》篇中讲:“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能赶上,我心之所向之。”这一句是第一层意思,孔子旗帜鲜明的提出孔子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心目中所追寻地理想社会图景。

孔子的精神导师是周公,周的典籍制度承袭自商,商的典籍制度承袭自夏。所以夏商周的三代,是孔子向往的美好时代,他一生所追求的克己复礼,恢复的也是这种美好的礼乐文明时代。

孔子接着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选取贤能的人和有能力的人来治理国家。人与人之间言而有信,和睦相处。”

这一句是第二层意思,儒家向往的时代是大道为公的时代,这个和后世的一些蠢货认为孔子的学说是为了君主专制服务的,是为了专制独裁服务的其实截然不同。孔子这种大同思想,这种天下为公的思想,其实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精神来源,也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来源。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封建制,后来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以及后世的贱儒利用孔子这面旗帜篡改和加工其思想,为自己牟利,这笔烂账怎么能往孔子的头上算?

这就好比古代对外战争,蒙恬,李牧打的赢,卫青、霍去病打的赢,李靖、郭子仪,苏定方打的赢,狄青、岳飞打的赢,徐达,戚继光打的赢,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打不赢,就突然怪罪自己祖先的文化不行,血统不好,这不是脑残和弱智是什么?

评价孔子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孔子留在先秦时代,放在他那个历史背景下去评价,以及思考真正属于孔子的思想,流传到后世产生的影响,至于不是先秦孔子的思想,为何要让一个逝去的人来背锅呢?

后世的贱儒腐儒自己学艺不精,走偏了歪门邪道,那些烂账往孔子身上算,就好比鸦片战争打不赢,往自己祖先的血统文化上算一样的愚蠢。

此外,当今之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喜欢拿着A的长处去批评B,这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思想。好比儒家尊古,比较保守,不利于革新和创造。法家崇尚变革,但是比较激进。王安石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也就是说,为了变法道家和儒家思想理论的区别,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变革的脚步和进程。

继承优良传统,传承文化血脉,我们需要儒家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积极奋发进取,我们需要法家思想。这就好比吃牛排,切得时候需要刀,吃的时候需要叉。需要什么你就用什么就可以了。

有些人,专门干这种事:切牛排的时候,拿着刀,却对着那个叉子一顿臭骂,为什么你没有锯齿,你为什么不能切牛排。用叉子往嘴里递送牛肉的时候,又对着那个刀一顿批评,你为什么不能叉肉?

理论与思想,是工具,是指导人类实践的工具。工具库里有五花八门的工具,会用的人从来都是驾轻就熟。那些蠢货,有两种。一种是该用扳手的时候,非要选择用钳子,还有一种是天天拿着扳手的优点批判钳子《韩非子·奸劫弑臣》中有一段最能体现治国思想的最终目的,拿着钳子的优点来骂扳手。

其次,孔子在这一句中,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就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贤能,显然和法家的贤能有所区别,儒家的贤能,是道德仁义修为高深的君子大丈夫,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化身。说以孔子说“讲信修睦”。

法家的贤能则是指通权达变,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循名责实的法术之士。所以这里也能看清楚,儒家和法家在实现路径和手段上是有所区别的。

话说回来,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接着讲:因此,人们不只将自己的亲人看作亲人,不仅仅将自己女儿当作女儿,让老年人可以颐养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让年幼的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都有自己的丈夫。人们不愿将财物花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但是也并非要藏在自己家中。人们担心无处使,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烧杀抢掠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因此住宅的大门无须关闭。这样的社会就叫大同世界。

讲到这里,大家就看清楚了,儒家的终极理想,和韩非在《韩非子·奸劫弑臣》篇中描述的终极理想是如此的相似。

例如,社会上年迈的老人,小孩孤儿这些弱势群体都有人管,君臣,父子,夫妇关系都和顺,名分都有归宿,社会治安水平极高,没有持强凌弱,胡作非为,作奸犯科,杀人放火的事情发生,没有战乱和死亡的忧患,大家都身心富足,互相帮助。

走近先秦儒家和法家,才能知道什么叫大道裂而百家兴。

儒家来自于道,法家的根源也在于道。只不过各自继承了大道的一个方面,他们用其自身的方式实现这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就好比辛亥革命前后的各党派,都是为了救国救民,只不过各党派的实现路径有所不同,对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的党派的思想适合中国的国情,有的则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那些仁人志士,那些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英雄!

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这样写的:

三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

为了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道家和儒家思想理论的区别

在历次斗争中,

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结束语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先秦诸子思想,基本都是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为了实现平治天下这一终极理想而诞生的。

他们的终极理想基本殊途同归,只不过实现路径有所区别。其主要原因是大道裂而百家出,各执大道的一个方面而争论不休,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百家争鸣”。后世之人也有想过缝合拼凑各家学说,汉儒做过这样的事。

黄石公的《素书》也有这样的思想:“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随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聪明的人懂得:“万物不为我所有,但万物皆为我所用”。愚蠢的人才会天天“拿着刀子骂叉子,拿着钳子批扳手”!

先秦诸子思想,是大道裂而百家出的产物,也是华夏文化思想宝库中的明珠,我们需要批判性的继承发扬,选择合适的为我所用!

TAGS: 儒家 孔子 法家 终极 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