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孔子
第一讲《论语》与孔子思想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
2023-04-20

第一讲《论语》与孔子思想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版本: 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十三经注疏本)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诸子集成本) 论语译注(杨伯峻撰,中华书局)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文物出版社)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讲授提纲】 绪言:儒与儒家思想倾向 一、孔子和《论语》 二、关于“仁” 三、关于“礼” 四、“仁”与“礼”之关系 五、关于“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孔颜之乐”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绪言:儒与儒家思想倾向(一)什么是“儒”? 《说文》:“儒,柔也,术士之称。” 徐灏注笺:“人之柔者曰儒,因以为学人之称。” 《内经素问·皮部论篇》:“少阴之阴,名曰枢儒。” 王冰注:“儒,柔也。”以上谓:儒者,柔也。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论语·雍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邢昺疏:“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字汇·人部》:“儒,学者之称。”以上谓:儒者,学者也。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周礼·天官·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贾公彦疏:“诸侯师氏之下,又置一保氏之官,不与天子保氏同名,故号曰儒,掌养国子以道德,故云以道得民。”以上谓:儒者,以六艺教民之官也。(以上为古人之说)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章太炎《原儒》: 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道、墨、刑法、阴阳、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传所录,一谓之儒。(又云: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 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第一讲《论语》与孔子思想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则异,以达名类名则偏。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儒家》:儒之为言柔也。汉人多以儒墨并称,亦以儒侠对举。窃以封建之坏,其上流社会,自分为二,性宽柔若世为文吏者则为儒,性强毅若世为战士者则为侠,孔因儒以设教,墨藉侠以行道。儒者之徒,必夙有其所诵习之义,服行之道,孔子亦因而仍之。……然孔子当日,既未尝自别于儒,而儒家亦皆尊师孔子,则论学术流别,固不得不谓为儒家。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钱穆《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盖囊括而言,先秦学派,不出两流:其倾向于贵族化者曰‘儒’,其倾向于平民化者曰‘墨’。儒者偏重政治,墨者偏重民生。法家主庆赏刑罚,原于儒;道家言反朴无治,原于墨。故一主礼,一非礼;一主仕进,一主隐退;一尚文学,一主劳作。此当时学术界分野之所在也。 儒家是先秦学术(思想)的总根源。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二)儒家思想基本倾向 1、《庄子·天下篇》: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天下篇》论儒家,有两个核心意思:第一,确认儒家的思想核心在仁义礼乐。(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第二,明确了儒家六经,并极概括地说明了各经的主要内容或性质作用。(《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附】《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

孔子论语十则_论语孔子思想_孔子论语思想

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2.《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汉志》说儒的几个问题: 1)出于司徒之官 2)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3)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4)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5)于道最为高 6)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3、《淮南子·要略》: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一. 孔子和《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详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主“仁”倡“礼”,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汉代三种《论语》】 《鲁论语》20篇(今传) 《齐论语》22篇(佚) 《古论语》出自孔子故宅夹壁,21篇(佚)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精要,在“仁”和“礼”。《左传》讲“仁”33次,讲“礼”462次; //《论语》讲“仁”109次,讲“礼”75次。春秋时代更看重“礼”,到春秋末的孔子,始不以“礼”而以“仁”为核心。这是一个具有本质意义的变化。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二、关于“仁”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孔子论语思想_孔子论语十则_论语孔子思想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6)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7)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是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8)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孔子思想,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10)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1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1)孝悌 (2)先难而后获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克己复礼 (5)爱人 (6)恭、敬、忠;恭、宽、信、敏、惠 (7)其言也讱;刚、毅、木、讷;巧言令色,鲜矣仁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再作进一步提炼归纳,“仁”的内涵涉及三方面:血缘伦理 成人品格 社会伦理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仁”是一个包含甚广、关涉甚宽的概念,是对人性、个人品质、人与人(社会)之关系的一种全方位的要求。其内涵非常丰富,很难以一个抽象的词(概念)或者某个单一的属性予以概括。它既是孔子思想核心,同时也是孔子思想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三、关于“礼”“礼”的内涵:周礼(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为政》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2)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3)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八佾》(以上三条说礼之源)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4)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 (5)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7)鲤趋而过庭。(孔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季氏》(8)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9)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10)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 (以上八条谓以礼教民)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1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15)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16)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 (以上五条谓以礼治国)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17)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18)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19)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20)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以上四条将礼由仪制提升为抽象的理念)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2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孔子思想_孔子论语思想_孔子论语十则

《泰伯》(2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 (以上二条确立礼的崇高地位)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四.“仁”与“礼”之关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人而不仁则失去礼的意义;律己守礼则归于仁。因此:第一,“仁”和“礼”是有密切关系的,其内涵虽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互为表里;第二,“仁”和“礼”二者中,“仁”是更为根本的概念。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李泽厚《孔子再评价》——基本遵循“克己复礼为仁”的思路,但提出了新解。其基本观点:1.“礼”的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2.“仁”的结构: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其总体特征是实践理性。3.孔子以“仁”释“礼”。要求恢复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即“礼”),这是“仁”的根本目标。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五. “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孔颜之乐”【孔子其他思想】德政;尚贤;天命鬼神观念;教育思想;等等。(略)【拓展了解】孔子的人生态度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积极进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其不可而为之安乐无为——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1)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 (2)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宪问》 (3)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未之难矣。”《宪问》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4)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 (以上四条述“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7)(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以上三条述“孔颜之乐”)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兼两面而言趋取之例: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述而》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路》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无可无不可”★“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与道家纯任自然不同。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乐(lè)”——不仅是一种心理情感或情绪,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乐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乐山,乐水,乃至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等等。孔子之“乐”,几乎遍及人生的各个角落,这正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境界。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孟子亦多言“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第一讲《论语》与孔子思想本讲阅读书目及推荐,求仁莫近焉。

《尽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这些“乐”所涉及的方面、它们的含义不尽相同,但也恰好说明“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境界。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汉儒以后,更是极大地发挥了孔孟之“乐”的思想。如: 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乐化》 高竹数十尺,仍在高花上。柴门昼不开,青碧日相向。非止身休逸论语孔子思想,是亦心夷旷。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邵雍《伊川击壤集·高竹八首之七》 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此与“敬以直内”同理。谓“敬”为“和乐”则不可,然敬须和乐,只是中心没事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 《论语》之门人,形容夫子只一“乐”字;《三百篇》之形容人物,如《南有樛木》、《南山有台》曰“乐只君子”,亦止一“乐”字。此之所谓“逍遥游”,即《诗》与《论语》所谓“乐”也。林希逸《庄子口义·逍遥游》解题 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论语孔子思想,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王阳明《传习录》下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汉儒、宋儒(理学)、明儒(心学),释“乐”有所不同。但是明显可见:第一,“乐”是儒家思想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第二,为什么要“乐”?因为“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非廓然大公之体了”。第三,“乐”是一种人生应有的基本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所谓“孔颜之乐”,与“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并不矛盾。它们同属于孔子所提倡的基本人生态度,并行不悖。只不过,“知其不可而为之”可能更多针对人生之事业心而言,“孔颜之乐”则是更具本体意义的人生之基本态度。 第一讲 《论语》与孔子思想[思考与讨论] 一、原儒。 二、孔子之“仁”的内涵。 三、“仁”与“礼”之关系? 四、怎样理解“孔颜之乐”? *

TAGS: 儒家 八佾 论语 孔子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