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孔子
:孔子和学生们的趣味性教育的重要性
2023-05-10

孔子和学生们的趣味性教育的重要性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文化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这一点和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先民便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

浩如烟海的典籍,让我们至今依然可以通过书本和古代先贤对话。

在我国古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诸位先哲们都意识到了趣味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会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用形象的事例进行引导,也十分注重学习环境的维持,其中部分做法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性。

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其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局面,为文化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作为教育界的先驱,孔子对于教育趣味性的理解十分深刻。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恐怕是人类教育史上,对于趣味驱动教育的第一条论述。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孔子的君子思想

▲孔子塑像

为了让学生们对学习有更多兴趣,孔子发明了多种教学方式。

比如他经常和学生们在天气好的时候出游,来改善同学们的情绪。

他也会利用一些生动的小例子,来解释高深的道理。

除此之外,孔子还十分讲究因材施教。

虽然如今因材施教一般被看作教育通用方法,但在先秦时期,因材施教其实还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和学生们

比如孔子在和学生们讨论,何为孝道的时候。

他给不同学生的答案,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孟懿子询问孔子什么是孝的时候,孔子回答说“无违”。

等到孟武伯询问的时候,他却说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即需要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

旁人问孔子,为什么给出的答案不同。

孔子表示,他给孟懿子的答案更加适用于大众,但孟武伯对父母关心太少,连基本的照看疾病都做不到,因此只能循序渐进,对孝做出不同的解释。

这既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体现:孔子和学生们的趣味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孔子重视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佐证。

孔子明白在学习和践行知识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们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才能保证他们不丧失信心和动力,为之后更大的进步打下基础。

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

▲孔庙建筑

孔子的做法虽然在如今看来,并非当下语境中的趣味教学,但是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注依然值得称赞,这也给后来我国古代趣味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孔子的君子思想

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哲学占据了极大的比重。

对于初涉哲学领域的学生而言,那些晦涩的道理,显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为此我国的先哲们很早就掌握了用形象地比喻,来阐释道理的方法。

比如孔子在和子夏阅读《诗经》的时候,读到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段。

随后,孔子对诗词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比喻解释:“先有白色底子,之后才能在上面画画。”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孔子高徒子夏

在此之前,两人正在讨论有关“礼”的问题,孔子用这个比喻是希望子夏能够理解人要先有仁德的品质,之后才能按照礼教的要求行事。

子夏也意识到了孔子的言外之意,便试探性地问孔子,是不是说礼在后面,孔子听后十分高兴,并表示子夏已经可以开始学习《诗经》了。

亚圣孟子和孔子一样十分善于利用比喻,这一点在《孟子》的诸多名篇中都有所体现。

“五十步笑百步”等故事,至今仍被经常使用。

除此之外,孟子在和弟子交流的时候,也非常喜欢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教育弟子。

比如孟子就曾经用山谷中的杂草,来劝诫自己的弟子高子努力学习。

他说山间的小路极窄,如果经常走动,就能够维持路的样子,但是稍有荒废便被杂草塞满了。

而学习就和这条小路一样,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那么也将很快荒废掉了。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孟子画像

除了孔孟两位大儒之外,先秦时期的墨子和庄子也都是利用比喻或者寓言故事的高手。

庄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孔子和学生们的趣味性教育的重要性,其和惠子在濠梁之上的对话,更是引人入胜。

而擅长以行动证实观点的墨子,其实也是个中好手。

当年鲁国的国君曾经向墨子咨询过储君的问题,他说自己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十分好学,另外一个则仗义疏财,似乎都是不错的继承人。

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想听听墨子的意见。

墨子在听到这件事后,想要告诉鲁国国君看待问题不能只看表面,除了功绩和行为之外,他们的动机也是值得考虑的,即“合其志功而观焉”。

但墨子知道,直接说恐怕鲁国国君难以理解,也不愿接受,于是他就举了生活中的几个小例子。

他说钓鱼的人恭敬地站在水边,不是为了向鱼表示尊敬,捕鼠的人给老鼠食物,也不是因为他爱老鼠。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庄子与惠子

因此无论爱学习还是仗义疏财,都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背后还有其他想要的东西。

因此想要考核两个人的品质,还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动机。

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下,鲁国国君很轻松地便接受了“合其志功而观焉”的意义,而这也是趣味教学的高明之处。

后世的文人们不像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们,那样思想活跃,儒家经典成为准则之后,他们也更喜欢用引经据典来阐释问题,这一度让趣味学习断了传承。

但在这些学者与普通百姓的交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形象化阐释的影子。

比如明朝大员王守仁,曾经受理了一对农村父子争吵的案子。

见到这对父子后,他并没有针对案件进行询问,而是给父子俩讲述了舜和父亲瞽叟的故事。

表示舜总觉得自己不够孝顺,因此每天都做得更多一点,而瞽叟则觉得自己是最好的父亲因此越做越差。

没等他把故事讲完,那对父子就已经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了。

他们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为之前的争吵羞红了脸,王守仁的做法也颇有古代先哲遗风。

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王守仁画像

将教育与比喻和寓言故事结合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中国古人的独有教育方式。

希腊等国家也有许多经典的寓言流传下来,但和讽刺辛辣的《伊索寓言》比起来,中国古人的寓言故事更加循循善诱,这也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敛的特质一脉相承。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

之前我们谈到了孔子很喜欢在天气好的时候,带领学生们外出游玩,并在这个过程中谈论深刻的哲学道理。

这种对于教学环境的重视,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选择宜人的学习环境之外,孔子还喜欢在讲课的时候弹奏乐器,在开心的时候也会引吭高歌。

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情绪更加高涨,思路也更加活跃,这才为我们留下了《论语》中那些经典的段落。

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胡瑷,也非常认同学习要走出去的理论。

他提出了“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动态,南北风俗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山川气象,以广其见闻,则为有益于学者矣”的观点。

孔子的君子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

▲胡瑷画像

在儒家文化极为发达的宋代,他没有像其他学者那样把自己“囚禁”在书斋中苦读,以寻求功名利禄。

而是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潼关看到奔涌的黄河后,他更是发出了“此可以言山川矣,学者其可不见之哉!”的感叹。

虽然胡瑷的理论,在北宋时期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但是其精神却得以传承下来。

有不少学子也效仿他走出了枯燥的书本,在广阔天地间游历学习,对知识和人生哲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好地明白了自己担负的使命。

如今我们在谈到中国封建时代的学习教育的时候,除了对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理论的赞扬外。

剩下的几乎都是对迂腐守旧的私塾的抨击,似乎比起西方现代教育体系,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根本不值一提。

但事实上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的先哲们就开始探索趣味教育方式了。

他们也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果,其中的部分内容和形式也对塑造中国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民间文化的传承中都有他们的影子。

中外教育史孔子的教育思想_中外舞蹈思想概论_孔子的君子思想

▲古代私塾场景

不过,随着教育被等同于科举应试,古代趣味教育也就逐渐走上了没落,这和现在的应试教育何其相似。

因此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其实是打破教育概念的桎梏,不再将应试教育等同于教育的全部。

只有这样才能让趣味教育的传统重获生机,孩子们也能够在更小的压力下获得更好的成长。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头条中国史#

TAGS: 孔子 国学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