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历史上著名人物背后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几个?
2023-05-12

历史上著名人物背后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几个?

很多学校都会涉及成语的名词解释

或相关的选择题

今天来带大家看一看历史上著名人物背后的成语故事

图穷匕见——荆轲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毛遂自荐——毛遂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脱颖而出——毛遂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比喻才华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

老马识途——齐桓公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一鼓作气——曹刿

原意是作战擂响第一声战鼓时,士气最为高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厉兵秣马——弦高

意思是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卧薪尝胆——勾践

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西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问鼎中原——楚庄王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完璧归赵——蔺相如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围魏救赵——孙膑

原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该成语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破釜沉舟——项羽

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历史人物故事好词,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四面楚歌——项羽

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

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指鹿为马——赵高

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身边的人),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望梅止渴——曹操

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七步之才——曹植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闻鸡起舞——祖逖

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历史上著名人物背后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几个?,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投笔从戎——班超

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约法三章——刘邦

原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人物另类词_研词好还是恋恋有词好_历史人物故事好词

项庄舞剑——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历史人物故事好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胯下之辱——韩信

指极大的侮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运筹帷幄——张良

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制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原指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才高八斗——曹植

形容人文才高超。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洛阳纸贵——左思

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韦编三绝——孔子

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惠施

形容学问渊博。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不求甚解——陶潜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历史人物故事好词,便欣然忘食。”

江郎才尽——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历史上著名人物背后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几个?,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引锥刺股——苏秦

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凿壁借光——匡衡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形容读书勤奋刻苦。也称“凿壁偷光”。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不求甚解——陶潜(陶渊明)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刮目相看——吕蒙

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练习

1.成语“脱颖而出”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齐恒公

B.管仲

C.毛遂

D.曹操

2.成语“四面楚歌”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韩信

B.项羽

C.曹植

D.祖逖

3.成语“闻鸡起舞”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祖逖

B.韩信

C.曹植

D.刘邦

4.成语“运筹帷幄”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诸葛亮

B.韩信

C.曹操

D.张良

5.成语“洛阳纸贵”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孔子

B.陶渊明

C.左思

D.张良

CBADC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TAGS: 成语故事 三国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