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 > 文学名著
中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
2023-05-31

中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现状时至今日,国外女性主义研究的关注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期的许多著作力图追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并且把妇女受压迫的经历和原因作单一理解的倾向,也就是把妇女受压迫普遍化——不管什么情况,妇女总是普遍地受到相同的性别压迫。当前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反映出来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妇女生活状况中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当第三世界妇女以自己的经历对普遍性的模式挑战时,各种思潮也促使女权主义学者发展更复杂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妇女所经历的复杂历史和现实。从70年代起,社会性别一直是西方女性主义的关注点,这种关注也影响了我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发展方向。44852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论文网,这个阶段是对西方理论的初步介绍,中国理论家的理论作品还处在酝酿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1988、1989年女性主义批评的文学作品,这个阶段主要是西方经典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而以李小江为代表的中国理论工作者也开始了自己对于中国性别问题的思考;第三阶段从1990-1995年,这个阶段翻译著作数量较少,但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文章、讲稿被引入,对女作家和女理论家有较大的启示作用;第四个阶段是从1995年之后,世妇会在中国的召开,世界女性主义资源大量、密集地进入中国,具体表现为译介作品的大量出现;学术界的积极应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引入以及本土学者积极的理论构建:他们重新解读女性文学作品,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联系中国本土的实际,建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并试图构建真正的女性诗学。

二、本课题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从20世纪80年代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翻译介绍,从孟悦、戴锦华、朱虹、李小江等学者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尝试与探索,到90年代在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推动下,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自娱自乐到众声喧哗,出现了诸多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成果:学术专著就有盛英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李小江等主编的《性别与中国》、王绯的《女性与阅读期待》、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荒林的《新潮女性文学导引》、陈惠芬的《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林树明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乔以钢的《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徐坤的《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张岩冰的《女权主义文论》、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等。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研究中国女性文学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壮大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声势,使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热潮,也使在西方影响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走向深入。

三、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基础上日臻完善,并在文学界和学术界形成从女性主义出发理解文学、分析文学、评价文学、创作文学的繁荣景象女性主义批评的文学作品,尽管这一过程也存在着被动接受、理论片面、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却不能抹去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诞生发展、走向成熟的串串足迹。

在女性意识空前彰显、性别研究由边缘向中心迈进的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家和批评家们在感受女性自觉时,还需要感悟“民族”的自觉,在“女性”的性别目光背后,还应有男女两性和谐平等的深层认识,这才是女性主义的唯一出路。由此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女性和男性携手并进,我们的天空才会更为宽广。我们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方女性主义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四、存在问题:

女性文学研究与人类性别问题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重的文化色彩,带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这就对研究主体的知识结构、学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强调女性主体性的同时,自觉避免陷入女性本质论?如何防止在肯定女性视角时,无形中把妇女看成一个与男性二元对立的整体,认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统一的女性经验”中国妇女研究的理论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研究报告,而忽视了女性内部受制于各种复杂因素所产生的种种差异?在具体的文学研究中,如何处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女性批评标准与文学审美标准的关系?如何大力增强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由于有关问题自身十分复杂,理论本身尚不能相对自足;同时也与国内的研究实践终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队伍的学术修养、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有关。女性文学研究事业任重而道远。唯其如此,更须实践者具有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精神女性主义批评的文学作品,在勇敢地面对社会、面对研究对象的同时,同样勇敢地面对自身的弱点,在扎扎实实的学习、思考和创造中前进、积累。

五、主要参考文献:

女性主义批评的文学作品_媒介批评与女性主义_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比较

[1].西蒙•德•波伏瓦.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罗里•赖安,苏珊•范•齐尔.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引导[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3].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比较_媒介批评与女性主义_女性主义批评的文学作品

[4].吉尔伯特•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M].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

[5].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M].英国:伦敦大学出版社,1977.

[6].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M].钟良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索菲亚•孚卡、瑞贝卡•怀特.后女权主义[M].王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8].[美]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胡敏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9].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苏红军,栢棣主编.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一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西方女性主义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TAGS: 文学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性别社会学 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