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墨家
墨家: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
2024-02-07

墨家: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

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_浅谈墨家思想_对墨家思想的看法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时期,有天下不归儒就归墨之称。

墨家的社会背景

周代,帝王公侯都拥有自己的军事专家,这些人是世袭的武士,是当时军队中的骨干。周朝后期统治权力解体,这些军事家丧失了权力和爵位,散落全国,只求有人雇佣,得以维持生计。他们被称为“侠”或“游侠”。《史记》中称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是他们的武士道德。

墨学中,有一大部分便是这种武士道德的延伸。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是依附于贵族的专门人才,他们自己也属于社会的上层。后来,儒生继续来自上层或中层阶级,侠则更多来自下层阶级。在古代,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乐都是贵族专用的,在普通百姓眼中,这些典制礼乐都是奢侈的繁文缛节,没有丝毫用处。墨子和墨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批判传统典制和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与儒家。

墨家思想的内容,主要便是这种批判和对游侠道德的辩护。从《墨子》一书和当时的其他许多著述中都可以看到,墨家有一个严密的组织,足以进行军事行动。墨家的这种组织的首领称为“钜子”,对本团体成员,操有生杀大权。墨子就是他的团体的第一位“钜子”。他至少有一次,曾为宋国遭受楚国入侵的威胁而组织防御。《墨子·公输》篇里记载,当时楚国雇用了一个机械发明家鲁班,发明了一种攻城的武器。楚国将使用这种武器进攻宋国。墨子得讯后,前往楚国,劝阻楚王出兵。

对墨家思想的看法_浅谈墨家思想_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

在楚王面前,鲁班演习他准备用以进攻宋国的新式武器,墨子则表演他准备用以防御楚国进攻的防御武器。墨子首先解下腰带,用以划出一座城,用小木棍标志武器。鲁班采用了九种攻城机械来进攻,都被墨子的防御武器挡住了。最后,鲁班的进攻武器都已用尽,而墨子的防御武器却还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我知道怎样击败你,但是我不说。墨子回答:我知道你想用的那个办法,我也不说!楚王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墨子回答说:鲁班想谋害我。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用我设计的武器武装起来,在宋国城墙上等候着楚国军队的进攻。我可以被谋杀,但是楚军无法杀尽他们。楚王听后说:如此说来,我们就放弃对宋国的进攻。

如果这段故事属实,它对今日世界倒是一个好榜样,两个敌对国家不必在战场上厮杀,只要双方的科学家、工程师来到一起,把各自实验室里的攻击防御武器都展示出来,不需要走上战场,便可以决定胜负了。无论这段故事是否属实,它足以说明墨家的军事性质。还可以再看其他史料,如《淮南子》,其中《泰族训》篇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在《墨子》书中,至少有九处论到防御战争的战术和武器。这都足以说明,墨家原来是一个武士的组织。墨子及其追随者与当时的其他游侠有两点不同:首先,其他游侠只是雇佣兵,谁雇用,便为谁卖命;墨子和他的追随者们则反对任何侵略战争,他们只为防御性战争效劳。其次,通常的侠”只是墨守武士的职业道德;墨子和他的追随者则对武士的职业道德进行理性化的解释。因此,他创立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

对墨家思想的看法_浅谈墨家思想_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第一,儒者不相信天或鬼,结果是:“天鬼不悦”;第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精力;第三,儒家“盛为声乐以淫遇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第四墨家: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在《墨子》非儒篇里,墨子还说: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

这些批评显示出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社会背景。早在孔子之前,一些有学识、有思想的人已经开始放弃对天帝鬼神的信仰。这时,开始兴起一种怀疑主义思潮。处于社会底层的大众,通常总是落后于社会新思潮,墨子所反映的正是当时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

上面墨子批判儒家的第一点墨家: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两大显学,其意义就在于此。墨子批判儒家的第二、三点,也是由这个思想基础出发的。墨子批判儒家的第四点其实并没有击中要害,因为儒家虽然经常谈到命,其含义却并不是墨子所攻击的宿命论。儒家所说的命,是指人力所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因此,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这是儒家所讲的“知命”。

浅谈墨家思想_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_对墨家思想的看法

兼爱

墨子对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义——并没有提出异议。在《墨子》一书中,墨子经常提到仁义和仁人、义人,但是其含义和儒家略有不同。墨子认为,仁义都是“兼爱”的表现。“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它是墨子所由出身的游侠们的职业道德的自然延伸。他们的职业道德是:游侠之间,“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便是后来侠客们常说的话。墨子以这种思想为基础,把它扩大推广,主张天下所有的人都应当不分高低,彼此相爱。

在《兼爱》下篇里,墨子论证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对墨家思想的看法,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这是墨子的理想世界;他认为,唯有实行兼爱,才能创造出这个理想世界。

对墨家思想的看法_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_浅谈墨家思想

天志和明鬼

这里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能劝说世人实行彼此相爱?如上所述,墨子认为,实行兼爱是济世利人的唯一道路,人唯有实行兼爱才是一个仁人。但是,人们还会问:“为什么我作为个人,要为世界的利益献身呢?为什么我要追求做一个仁人呢?”墨家会说,世界的利益就包括了其中每一个人的利益,为世界谋利益就是为自己谋利益。墨子说过: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这样说来,爱人成了一种投资、一种为自己的社会保险,可以从中得到利益。

为使人们实行兼爱,墨子除了上述的论辩以外,还采用一些宗教和政治的教诲。在《墨子》书中有《天志》篇、《明鬼》篇,其中讲有神,神爱世人,神的心意就是要世人彼此相爱。神经常监察世人的言行,特别是君主的言行。凡不遵行神意的人,就会受到神的降灾惩罚;凡遵行神意的人,神就报以好运。在神之下,还有无数神灵,也同样奖赏实行兼爱之人,惩罚实行交相别的人。

《墨子》公孟篇里有一个与此相关的墨子的故事很有趣。其中说:子墨子有疾,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哉?如果使用现代逻辑学的语言,墨子将会说:人之所以得病,由于神灵惩罚,是一个充分原因,但不是一个必然原因。

对墨家思想的看法_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_浅谈墨家思想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在这里需要指出一点:墨家和儒家对待神灵以及敬拜神灵的态度似乎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墨家既信奉鬼神,却反对丧葬和祭祀祖先时要献大量祭牲的繁文缛节;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不信有鬼神。墨家对儒家在这方面的自相矛盾,毫不客气地予以指出。《墨子》公孟篇里所记的公孟子是个儒家人士。他说: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其实,儒家和墨家这种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是表面上的不一致。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是源于对鬼神的信仰,但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奉鬼神,而是由于重视去世的祖先。可以说,儒家重视仪礼,是一种诗情,而不是出自宗教。儒家的这个理论后来经荀子而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儒家来说,这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墨子的观点其实也没有自相矛盾。他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特别的兴趣。

在《明鬼》下篇里,墨子认为,世上之所以混乱,源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接下去,他问道: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所以,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如不实行兼爱,则将受上天惩罚。大众持这样的信仰,将有利于在人间建立理想世界,因此墨子采取这样的主张。在丧葬和祭祀中“节用”,也有利于大众,因此墨子也主张这样的方针。墨子的思想从功利主义出发,崇奉鬼神,而主张薄葬节礼,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都有利于大众实行兼爱。

看法墨家思想的句子_浅谈墨家思想_对墨家思想的看法

国家的起源

照墨子看来,为使民众实行兼爱,不仅要有宗教的规范,还要有政治的规范。《墨子》书中有《尚同》篇,分上中下三章,其中阐述了墨子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墨子认为,国家的权威有两个来源:其一来自民众,另一来自天志。国君的任务应当是监察民众,对实行兼爱的予以奖赏,不实行的则予以惩罚。为有效实行这种监察,国君要有绝对的权威。说到这里,人们会问:人民大众为什么自愿选择这样一个绝对威权来君临统治大众呢?墨子的回答是:人民大众接受这个权威,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于无奈,因为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墨子·尚同》上篇中说:天下之乱,至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对墨家思想的看法,立以为天子。据墨子的看法,国君最初是顺应民众的意愿而产生,以免民众陷于无政府状态。在《尚同》中篇里对墨家思想的看法,墨子又说: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贫众寡、安危治乱也。照这里所说,则国家和君主乃是按照神的意志而设立的。无论国君的权力是从哪里产生的,按墨子的看法,君主一旦建立起来,就向民众发出号令: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由此引出墨子的名言:上同而不下比。意思是:对最高领导,要事事同意,而不要跟随下面的人。

按照墨子的理论,国家的性质必然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力必定是绝对化的。这是从他的国家起源理论所导致的必然结论。因为国家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制止人们由各行其是而产生的混乱。因此,依墨子的说法,在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个是非标准,不能容忍多重标准,那将导致混乱,使民众又回到“自然状态”中去,结果除混乱外,一无所成。从这种政治理论中可以看到,墨子把“侠”的职业道德发展到政治理论,强调集体纪律和集体的顺服。它也反映了墨子时代的政治混乱局面,使许多人倾向中央集权,认为即便专制,也比混乱要好。墨子指望通过这样的政治规范,再加上宗教的规范,可以使天下之人都实行兼爱。

除上述之外,在《墨子》书中,有六篇与全书的其他部分不同,它们在逻辑学上有特殊的价值。这六篇中,内容包含有逻辑、伦理、数学和科学思想的定义。六篇的中心是以逻辑的方式树立墨子的主张,批判名家的思想,六篇合在一起,就是通常所称的“墨经”。关于墨经的逻辑学,下期再讨论。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TAGS: 儒家 墨家 墨子 国学 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