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粤文旅宣
图/受访者提供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朱绍杰
在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文化游成为游客追捧的热点。7天里,广东东莞举办的“容庚与东莞”系列展览迎来超三万人次观众,见证着一代学术大师“容”归故里。
“容庚与东莞”系列展览是近年来当地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去年中国美术馆“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的脉络延伸与精细书写。
东莞正以此为起点,谋划推动莞城容邓家族、莞籍“坪石先生”、东莞明伦堂等名人名作名史名迹的展示与传播。
即将在江门美术馆举行的“井喷的年代——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美术历史文献展”,聚焦梳理近百名江门五邑籍近现代华侨华人美术名家。
近年来,当地从“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开始“容庚与东莞”系列展览迎来超三万人次观众,在学术上打造“艺术之乡”,更以此与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相结合。
名人效应早而有之,如今正迎来新阶段。近年来,广东各地都在擦亮现代历史遗产招牌,聚焦近现代文化名人资源,由此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这已经成为多地“十四五”规划中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
“容庚与东莞”展览现场,观众与大师隔空对视
【文脉现状】
先辈——绕不开的城市人文坐标
家族故里的深厚滋养
上网检索“东莞旨亭街”,搜索引擎默认推荐的是当地一家网红美食排骨饭。然而,这里还是一代学术大家容庚家族故里所在。
穿过东莞的迎恩门城楼,沿着热闹的振华路前行,右转便是一个窄深清幽的小巷。容庚故居就隐藏在旨亭街八巷里。这是一座有着“三间两廊”样式的小小清代民居,趟栊门、青砖墙、满洲窗……处处透着岭南风情。
这里承载着古文字学家容庚、哲学史家容肇祖、金石目录学家容媛几兄妹的青春韶华。
一代学术大家容庚的治学之路始于旨亭街。在东莞,他受绵长文脉和深厚家学滋养,奠定学术根基;赴北京,他得良师指导、好友助益,成就学术高峰;回广州,他培养扶掖后辈、潜心研究书画,卓有建树。他著作等身,嘉惠学林,其为人处世、为文治学所表现的品德风范更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容庚故居
以容庚、邓尔雅为代表的文化大家,是东莞乃至广东重要的文化资源。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现了家乡东莞给予他的文脉家学滋养和金石书画启蒙,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反响。
2021年8月,“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在东莞举行,系列活动共推出6个主题展览、4场专题讲座,以东莞为切入点,从成长、治学、鉴藏、艺术、情怀等角度,解读容庚丰厚的学术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容庚与东莞”展览现场,观众与大师隔空对视于2008年被列为省文保单位,其保护修缮成为文物修复的一例典范。
2000年,容庚故居修缮工作启动,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城市道路修整后,故居周围街巷都改成混凝土地面,地面标高抬高了不少,导致积水倒灌故居不易排出。既要解决积水问题,又要坚持“不改变文物原貌”,工作人员最后结合地面方阶砖翻修,在地砖下加设防潮层、渗水槽和暗沟,把积水导入下水道。虽然工程复杂不少,但保存了故居的原貌。
容庚故居
人文坐标加深归属感
容庚从旨亭街出发,笃行致远,终成大家,亦成为故乡星空中最闪亮的星。如今,东莞地方政府希望展示这东莞乃至广东文化文脉的所在,毕竟,旨亭街八巷二号和容庚的名字,是东莞绕不开的人文坐标。
旨亭街人文气息浓厚,清代以来人才辈出。从旨亭街走出的众多名家,在古文字学、哲学、金石考古、美术教育等众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表示,旨亭街处于莞城西隅和北隅两区之间。清中期以来,两隅地区一直是东莞的商贸重地。这里也是重教崇文之区,书院社学多。
旨亭街的西北隅社学(原来墩头街及周屋街的一部分)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康有为弟子梁启超、韩铭基曾到墩头街的周氏祠堂讲冬学,莞籍学子陈高弟、陈官桃、张伯桢等曾于此受业。
清末,新式学堂兴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私立两隅初等小学堂和两隅高等小学堂在西北隅社学成立,容作求(容庚伯父)任首任校长,学生有容肇庚、容肇新、容肇祖等。
旨亭街的私塾也多,著名的有骆氏家族在私邸设立的“紫衢私塾”。邓白、卢景光、张寿祺等知名学者曾受教于此。
据悉,东莞将以举办“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梳理和保护展示莞城容邓家族、莞籍“坪石先生”、东莞明伦堂等名人名作名史名迹。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表示,东莞将不断深入梳理、研究和挖掘历史文脉,向市民阐释东莞城市的“根基”,让市民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厚的归属感。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留意到,东莞“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岭南历史名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更富文化内涵和活力的品质之都,塑造与湾区都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广东东莞举办的“容庚与东莞”系列展览
学院与故乡同念“油画之父”
近年来,广东积极梳理、研究本地文化名人“容庚与东莞”系列展览迎来超三万人次观众,成果屡次进京展出,表现出显著的全国影响力。
2017年,“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首展,这是近百年来广东美术史上经典作品的一次集结,北京、广州、深圳三站巡回展出,合计观众数量突破27万人次。
次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21位艺术大家”之首李铁夫的个展“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这是广东油画家李铁夫的作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集中走出广东展出。
对李铁夫的梳理、推广,是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的重要项目。目前,广州美术学院是全球范围内典藏李铁夫作品最为丰富的公立艺术机构。
在长达60余年的学院历史中,李铁夫是广州美术学院引以为傲的学术文脉之一。学院早期历史上有不少教师曾与李铁夫共事,不少他曾教导过的学生往后成为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与李铁夫这种紧密而绵长的关系,构成了华南现当代美术史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近年来,对李铁夫的一系列发掘、研究和推广,引起了其故里江门的注意。2020年,江门鹤山举办纪念李铁夫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李铁夫艺术与革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鹤山铁夫美术馆启用并展出李铁夫真品50幅,上百名学生、画家共同绘制巨幅铁夫画像……
2017年2月,美术史研究学者黄大德走访江门,发现李铁夫的故居祖屋已无遗址,仅存的是江门鹤山于1983年建成的纪念馆“铁夫画阁”,内置雕塑家潘鹤为其所作的塑像,馆内只展出一系列画作及照片的复制品。
如今,李铁夫已经成为其故里最为重视的文化资源。据悉,当地为打造“铁夫故里”文化名片,铁夫故居和铁夫画阁早已修葺一新,村中央的铁夫广场还刻有李铁夫的名言“我平生两大嗜好:一是艺术,二是革命”。
江门鹤山李铁夫广场
创建“华侨华人美术之城”
以李铁夫为纽带传承“铁夫精神”,是江门挖掘文化名人的开始。在今年8月公布的“江门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1年度结题通知”中,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负责的《江门五邑美术名家研究》被评为优秀项目。
该项目聚焦、梳理江门五邑籍近现代美术名家,为江门打造“艺术之乡”提供学术支持。
“自1869年到今天,150多年来,江门地区涌现了李铁夫、司徒乔、黄新波、罗工柳、冯钢百、胡根天、谭华牧、陈抱一、余本、司徒奇等近百位美术大家及美术教育家,他们率先开启了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历史走向,为中国早期油画发展、现代中国画发展道路探索及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作出卓越的历史贡献。”
王畅怀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李铁夫为首的一群江门籍美术大家,共同掀开了中国美术史上“华侨华人美术史”这一华丽的新篇章。
王畅怀认为,近代东西文化碰撞融合,五邑籍美术人从未如此广泛、深入、积极、有影响力地介入岭南地域以及全国性的美术运动中,使江门五邑成为广东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整体发展进程中某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域”。
项目相关展览“井喷的年代——中国侨都(江门)华侨华人美术历史文献展”于2021年10月20日举行,该展览已经入选“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主办场馆成为广东唯一一个入选该年度项目的地级市美术馆。
王畅怀介绍,展览梳理了近百名江门五邑籍近现代华侨华人美术名家,进一步体现华侨华人美术在中国近现代美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和宣传江门美术文化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将更好利用江门市丰富的华侨华人美术资源,创建“华侨华人美术之城”,打造“华侨华人国际艺术之都”。
梅州蕉岭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掩映在绿水青山中
【文脉走向】
名人文化牵手旅游
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名人资源,成为广东各地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手段。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正是梅州促进文旅融合的生动写照。
丘成桐院士再度“落户”梅州
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的最高建筑,以帆船造型正对石窟河,整座建筑掩映在绿水青山里,与连绵的山峰、门前碧绿的河水交相辉映。
据悉,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置有五大展区,二楼的“大宇之旅”专题展示空间和数理竞赛活动空间,是集游客服务、会议研讨、文化展示、竞赛活动及文创展销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综合体。
2020年11月,由丘成桐院士发起,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广东省数学会、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办的卡拉比-丘(梅州蕉岭)数学大会在蕉岭举办。
会前,丘成桐院士将包括其推演经典数学理论的手稿97件、古字画等582件私人珍藏品和一批学术书籍运抵蕉岭,保存在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之中。
与此同时,丘成桐院士特地写下《蕉岭国际会议中心揭幕志》,表达对家乡梅州蕉岭发展、对推动数学研究的美好愿景。
作为梅州蕉岭县打造的核心旅游产品之一,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在日常观光的基础上融入数理特色,以超感官体验、互动式学习等方式打造了“大宇之旅”专题展示空间和数理竞赛活动空间,收获一众好评。
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成文旅融合生动写照
丘逢甲、谢晋元都从这里走出
梅州将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名人故居、红色遗址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连片打造景点,带动乡村发展,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仅是其中一例。
2020年,蕉岭县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梅州市蕉岭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蕉岭县对辖区内的名人故居进行全面摸盘清点,对故居分类并申报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针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专门修订了故居保护规划,加强对故居的保护利用。
目前,蕉岭正通过充分利用文福镇丘逢甲故居、丘成桐祖居资源,着力建设4A级旅游景区。
2020年,电影《八佰》成功上映为蕉岭县带来了不少热度。抗日名将谢晋元是梅州蕉岭人,蕉岭通过修缮谢晋元故居、修建谢晋元纪念馆,让游客全方位了解谢晋元的一生,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行体验。
谢晋元纪念馆通过2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图表和大量历史文物及影像资料向人们展示其光辉的一生。
看《八佰》、游蕉岭岭南历史名人,已然成为蕉岭旅游的一大亮点。特别是2020年“双节”长假期间,大批游客前往谢晋元故居、谢晋元纪念馆参观,感受谢晋元将军的家国情怀。
据介绍,电影上映期间,将军故里尖坑村还举办精彩纷呈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并邀请谢晋元之子谢继民回乡庆丰收、为家乡深情代言,电影《八佰》中谢晋元饰演者杜淳也代表剧组为蕉岭点赞,蕉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冯原(中山大学教授)
【专家点评】
“创造现代”的广东人物和故事
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十九路军的军需处长与一个名叫郑可的年轻人达成计划,资助他赴法国留学,条件是学成归来后要为广东建设服务。
同样接受资助的还有冼星海和马思聪,他们后来的贡献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十九路军的目标:郑可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引路人,冼星海和马思聪更是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代名词。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创造现代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现代事物”都从这时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国落地开花。中国的现代事物并不是由其自身传统演变而来的,实际上,它们是由一大批先行者出国学习并引入中国的。
由于广东特有的地缘关系,在中国转向现代的进程中,广东成为现代事物的先行地,有很多广东人也成为现代事物的引路人和先行者。在这方面,广东华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的桥梁,不少现代商业和实业都由华侨率先创办,广东华侨还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如第一个制造、驾驶飞机的冯如。现代城市建设也与华侨的参与密不可分岭南历史名人,从侨乡城镇到省城广州,无论是新式的骑楼商业街还是洋房住宅,多半是华侨所为。
到了新世纪,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这也意味着,中国从20世纪的创造现代走入了21世纪的后现代文化。
与许多现代事物在中国出现的情况相似:华侨们回乡建造华美的碉楼仅仅是因为自身的愿望,但是,这种产生于广东侨乡的全新建筑样式却在“无意”中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从华侨私产变身为公共文化遗产的现象说明,从现代到后现代,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价值观上面:后现代并不是再一次的现代化,后现代是把现代变为历史的一次文化与价值观的重新塑造。
一百多年以前,创造现代的先行者把现代事物带回广东、带向中国,是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今天,后现代的价值观如同一面镜子,把创造现代的过程映射为不可复制的历史遗产,创造现代的人物和故事也就变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
近年来,广东各地都在擦亮现代历史遗产、打造现代名人效应,这些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的体现。
作为现代的先行之地,广东拥有了众多现代先行者和现代历史遗产,今天,它们都成为不可多得的地方传统资源。这个现象反映了文化价值观的转向——现代成为历史,是后现代文化打造的价值。
2021年10月20日羊城晚报A7版
总策划 /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本期统筹 / 陈桥生 邓琼
视觉统筹/ 胡军
主办单位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