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药王庙的兴建主要是什么?
药王庙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
一、药王庙简介
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
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修武县志》载: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有天仙庙,也为小四合院。分为正殿、东西配殿,供奉天仙、地仙、水仙三位圣母元君。
二、药王庙与孙思邈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孙思邈在天仙庙后结草为芦,挖井取水,种植千头柏,炮制草药,往返于大行、王屋山之间。按照自己施药救人积累的宝贵医疗实践,研究搜集了先唐以来的医药典集和众多的民间药方,为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籍完成了初稿,为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药王庙《昭惠王灵感记》唐碑刻记载:孙思邈自三十二岁始,长期居住天仙庙(今药王庙),先后长达二十六年,居住最长时间为八年,也有三五年和一年半载的反复居住。
唐代昭惠王李建臣,常往返于太原至封址楚国之境,经常路过此庙,昭惠王就把天仙庙作为行宫,经常和孙思邈攀谈与交往,感情深厚。并且在孙思邈隐居之后,昭惠王怀着对孙思邈的思念和仰慕之情,就把天仙庙作为正式行宫,以孙思邈草芦为中心实施扩建。扩修了庙宇,加固了药王井,把孙思邈试种的药草园扩建为行宫花园(现药王庙所在村李贵作村就是以昭惠王行宫的书童李贵所作的很多书画作品的签名而定的李贵作)。
由于孙思邈在朝野的影响和他为皇室诊病的功绩,唐贞观年间,朝廷还在庙内立下了象征国泰民安的“地天泰”碑,以示对孙思邈的崇敬和对时政安稳的见证(此碑现存在药王庙内,碑的正面上方有一个方孔,下边有一个圆孔(蒙古记忆)药王庙的兴建主要是什么?,中间有一尊神像,上、左、右三边有牡丹、荷花图案,有关专家根据此碑的花纹、线条、图案考证,确属唐代。碑上的图案含义既代表了天、地、人三才,又代表了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天下太平,万民乐业的象征)。
孙思邈的“药王”也是在天仙庙被昭惠王戏封,后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由于昭惠王的影响,数百年的天仙庙易名为“昭惠王行宫”。
三、药王庙的历史沿革
根据药王庙有关碑记和明代《修武县志》载;宋神宗熙宁二年,由于道教影响颇火,把昭惠王行宫正式改为药王庙。因道教在民间信仰极盛,宋代统治者也与道教攀亲论祖庙观建筑,药王庙受到了朝廷的敕建,香火处于高潮。面积占地三百余亩,宋时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广大善士捐资修建,药王大显灵威,有求必应,神化无方。明代万历年间官府督办也曾对药王庙重修;清顺治年间、嘉庆二十年(1815)又进行了大的修缮;道光三年(1823)和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重修药王庙中,庙观又有所扩大。药王庙也曾几度兴衰,几度辉煌。殿宇雄伟壮严,规模宏大,庙内百药繁茂,品类有序,时为太行之阳一大庙观也。抗日战争时期,药王庙作为八路军军备仓库庙观建筑,多次受到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唐宋元明清代古建筑群均受战争破坏,文革期间又受到了严重摧残,仅剩下一座较完整的药王殿。
1990年河南省政府拨款四万元,维修了药王大殿,使这座元代早期建筑风格的古老庙宇的古建文物得到了保护;李贵作宏大实业公司出资三百余万元庙观建筑,焦作市道教协会与药王庙管理组织,积极组织广大信教群众和各界人士捐助资金二百余万元(蒙古记忆)药王庙的兴建主要是什么?,对药王庙前段古建筑群进行恢复重建;又在焦作市文物部门的配合下,整体在药王庙异地拆迁重建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君庙”,使药王庙一举成为河南省重点宫观,受到了中国道教协会的认可;又被批准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文化旅游景区。充分向省外10多个省的游客展示了药王庙深厚的古建筑文化、道教殿堂文化、雕塑文化、造像文化、中医药文化、烙画文化、楹联文化和园林生态文化。
药王庙与孙思邈的趣闻通过世代流传已经绵延到了今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重视,药王庙将更加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