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儒家
先秦儒家与马克思都重视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2023-04-23

先秦儒家与马克思都重视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先秦儒家与马克思都重视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先秦儒家主张通过“内在超越”去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即个人通过提高道德修养就能达到身心和谐。

而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认为人只有彻底从异化劳动和自我异化中解放出来,才能达到人自身的和谐。

先秦儒家:完善人格修养

先秦儒家主张“入世”的秩序和谐,把自然、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共存作为终极价值理想,实现这三种和谐共存之道的基础就在于实现个体的身心和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在先秦儒家看来,人的身与心都是上天赋予的,“身”指人的身体与生命,“心”指人的思想与情感,“身”与“心”互为载体,互相体现。

先秦儒家对人的生命非常敬畏和珍惜,比如孔子在得知马厩失火后先着重关心人的生命安危,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解蔽》)荀子也在肯定心主宰身的基础上提倡身心和谐。

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

实现个体身心和谐离不开“正心”先秦儒家与马克思都重视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即修正自己的心性、良心。先秦儒家认为个体外在的身体与内在的心性可以相互促进,修外身可以养心性,养心性也利于修外身。

修身、养性的最终都指向“正已”,即个体勘正自身意识行为的一致性,以达到个体身与心的和谐。

先秦儒家认为实现个体身心和谐的途径是“内在超越”,意为个体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不断反省、超越个体自身达到身与心的和谐。

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这种内在超越不是追求外在客观的真实,而是追求人内在(自身)的修养,这种内在超越是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的道德自律,一旦中途放弃,便无法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状态。

《大学》中说:“富润屋,德润心,心广体胖。”这就是说,润身在于养德,修身能够养性,提高心的境界同样也利于身体健康,内心一旦广阔平静,外界的纷扰便不再能左右自己,身体也会通体舒畅,也就达到了“身心和谐”状态。

马克思:扬弃自我异化

马克思同样也追求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其他一切和谐关系的落脚点。

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第一,人与自身和谐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提到人与自身和谐的基本内涵是指“通过人并且为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此时人的本质得以不加掩饰的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人实现了自我心理上的真正自由,不被外界条件所束缚。

人在自己的情绪上达到和谐,个人可以调节自己的失落和愤怒,懂得将一切导致自己难过的不良心情转化为能让自己开心的情绪,使个人精神与物欲追求的矛盾达到同一状态,使身体得到健康的成长,个人不再感受到痛苦落寞,也就抵达了人与自身的和谐状态。

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第二,人的自我异化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人的自身内部存在着很多矛盾和摩擦,当这些矛盾斗争激化到不能共存的状态,就会导致人对自身的抵触情绪,人开始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进而处于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的抑郁状态中,引发人与自身不和谐的关系。

马克思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人自身的不和谐进行了深刻批判。

人的自我异化、人与自身不和谐的关系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引起的,此时人作为劳动者已失去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自由,劳动者的价值都被雇佣者搜刮过去。

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劳动者的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感到双重压抑,劳动者被雇佣者当作是生产机器,当作是创造财富的商品,劳动者已经变成了行尸走肉的存在。

所以异化劳动这一恶劣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自我的异化状态。首先,这种自我异化状态包含着劳动者身体与劳动过程的异化。

劳动者的身体和劳动过程本该属于自己,但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背景下,这两样都被资本家占领支配着。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资本家不仅夺取了劳动者的身体,还让劳动者得不到合理的休息,任意践踏使用劳动者的身体来牟取暴利,让劳动者几乎每天都处于超身体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劳动。

劳动过程的异化是指劳动这一过程被资本家变成了劳动者被迫的、强制的、自我折磨的劳动过程,使劳动者的身体受到巨大伤害。其次,人的自我异化状态包含劳动者精神本质的异化。

在异化劳动中,除了劳动者身体受到了伤害,劳动者的精神也遭遇到非人的感觉特性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人在劳动中感到不幸与压抑,肉体受到损伤,精神受到折磨,劳动对他们自身而言仿佛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过程。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只感到心理无比疲惫,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本质与他们渴望的精神需求相去甚远,劳动者无法从异化劳动那里获取任何好处,这就是精神的异化。

最后,人的自我异化包含人的感觉异化。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感觉本该是快乐的、自由的,但异化劳动使劳动者的感觉变成狭隘、愚蠢、不快乐。

第三,人与自身和谐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立足于社会现实,批判人的自我异化现象,提出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去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状态。

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首先,实现人的劳动和谐。

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是实现劳动和谐的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当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后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资本家通过异化劳动去压迫剥削劳动者的糟糕现象就不复存在,此时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劳动,可以开心幸福地劳动并且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这时就达到人的劳动和谐状态。

其次,实现人的需要和谐。

人想要获得什么样的需求是人为什么劳动的开端,是激发人潜能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却存在异化劳动,有些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有些人的物质需求达到了满足的程度、但心理需求却极其匮乏,总体上看是双重需求都满足不了的人更多。

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没有异化劳动的压迫,生产力高速发展,那时人的物质需求程度大幅下降,人们对自己心理需求的追求大幅增强,更渴求于一种自由需求,当这些都得以实现的时侯就达到人的需要和谐。

最后,实现个人身与心的和谐状态。

身心和谐最基本的是指人的身体健康、心态乐观,身体与心理相辅相成表现出积极意义的一面。

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马克思指出在异化劳动条件之下劳动者的身心和谐不可能得以实现。因为当时的劳动者很贫穷,贫穷到甚至买不起生活所需物品,资本家榨取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以及从心理角度来说,异化劳动也导致工人心理的不和谐,资本家只将工人当作机器来为自己赚取更大的利润,却不管不管工人的心理感受,工人的个人能力得不到体现,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普遍抑郁。

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因此,马克思提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人最终从自我异化的状态中逃离成功。

两种和谐思想在人与自身关系上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两种和谐思想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的相同点是:二者都从关心现实生活中的人出发,都强调以“人”为立足点先秦儒家与马克思都重视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二者都追求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并且认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是其他一切和谐关系的落脚点,人如果首先无法与自己和解,那么就很难与他人、与社会达到和解,更不可能实现多重关系的共同和谐发展。

其不同点在于:两者实现人与自身和谐的途径不同,且先秦儒家片面地将人与自身的关系等同于个人的身体与内心的关系。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

先秦儒家主张实现个人身体与内心和谐关系的途径是“内在超越”,即自己通过不断追求和提高道德修养才能不断超越之前不道德的自己,强调个人妥善处理义与利、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的关系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如重视正义轻视利益,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而不注重物质富饶。

以此来修身养性、提高心境,从而使自己内心世界广阔平静,身体自然舒畅,这样就达到了“外身与内心和谐”的状态。

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_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

先秦儒家认为道德品格的养成就是身心和谐统一的实现,将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更看作是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和谐思想中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不仅仅包括人的身心和谐,还包含人的多种层面的和谐意蕴。

马克思批判人的肉体、精神、感觉等需求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都被异化了。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_儒家代表人物基主要思想_儒家思想的产生及对现实的意义

人不仅被异化,还被物化,被资本家当作劳动机器,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压迫的对象,这是人与自身极其不和谐的表现,这样的人与物没有区别。

只有从自我异化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人才能实现与自身的和谐。

TAGS: 异化劳动 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