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法家
南怀瑾老师:中国本土滋养出来的思想有很大不同
2023-08-25

南怀瑾老师:中国本土滋养出来的思想有很大不同

中国古代思想主要有道家、儒家、法家和佛家,那么各家的优秀思想分别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 中国思想与世界其他地区所产生的思想有很大不同。中国本土滋养出来的思想,无一例外都是“入世”的学问,基本是探讨现世社会的问题,着力于对于社会现状进行改良。既不是形而上的哲学,也不是指点人类死亡以后出路的宗教,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古希腊哲学是有质上的区别的。

佛教则很明显是“出世”的学问,虽然解构了人生当中的一些问题,但也还是为了阐明,信佛以后的好处——达致彼岸,永生成佛,而佛教实实在在是“舶来品”,并非我华夏自己生长出来的,所以,个人并不认同佛教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只能说是,中国古代接纳的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代表早有概括分别是儒、道、墨、法、名五家(当然,根本不只这五家其他影响相对较小,或者由这五家发端来的还有许多,比如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等等)。下面,试来说说五家及佛家的优秀思想,当然囿于自身才疏学浅,难免错漏,挂一漏万,望观者不吝指正。

儒家:儒家这里只探讨先秦儒家,因为这才是儒家的根本,是儒家的本质。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孟,孔子是集大成者,孟子有所发挥,但基本还是一个宣传儒家的,其思想,并未完全跳出孔子的范畴。那么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主要思想是什么呢?个人概括为如下几个关键词:

“仁义”为本: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是儒家最为优秀闪光,也最为根本的思想。什么是“仁“,什么又是”义“。孔子论”仁“其实并不完全一致,因为作为一代杰出的全民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孔子论仁也各不相同。大致有这样几个主要的回答:

其一,克己复礼曰仁;

其二,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其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其四,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其五,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其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其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从这些孔子的论述当中,很多初学者,或者古代汉语阅读有障碍的人可能看得云里雾里。我尝试着解释一下,“仁”从字上讲“二人曰仁”,放到小范围中,指两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何“和谐”?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不良的表现,待人以礼。“克己”绝不是后来人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因为孔子是承认人性,而且赞成人性的,他赞成富贵都是人们所追求的,所以“克己”是指人不能过分的纵容自己的欲望,凡事要有“度”,怎么做到有度?复礼。什么是礼?这绝不是繁文缛节,也不是简单理解为礼貌的意思。礼是孔子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设计,他倡导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要尽到各自的责任,要对得起自己所在的阶层。注意孔子这里的要求是全民性的法家主要思想是什么,有些人说孔子的学说是统治阶层的论调,其实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计较和恶导。一个社会必须要拥有秩序,天下大乱何来人民的幸福生活?仁,首先要讲究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构造,由此放大,全社会也要早就一种和谐的关系,分工明确,各有所职,无一忽略,这个仁,在《孔子家语》、《礼记》中就放大为“大同”观念,孔子提出就是“天下为公”。(大同社会描述的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想象一下这样的社会,人人的生活有保障南怀瑾老师:中国本土滋养出来的思想有很大不同,所有能够劳动的人都能依据自己的才能而工作,整个社会坏人没有生存的土壤,大家都和睦诚信……你生在这样的社会,是否觉得幸福?

所以“仁”就是儒家为全社会,全民的福祉指出的一条出路,有秩序,讲诚信,众和睦,有依养,达到社会,小到家庭。这实在是儒家精神当中,十分闪光的东西,也是历朝历代仁人志士,所努力追求的。

儒家第二个思想就是讲“义”,什么是义,《康熙字典》里解释“仗正道曰義”。从这个解释就知道,义的本意,与现在我们错误等同的那种不分是非,只维护小团体利益的“义气”实在是差别巨大。讲“义”最多的就是孟子。他对“义”的执着,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物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义可以不顾生死,所以孟子一身浩然正气。在那个豺狼当道,野兽横行的战国,孟子的坚守,十分难得!不光自己坚守,孟子还对种种不义行径进行口诛笔伐,顺便说一句这老先生可能脾气不大好,经常骂人,这与孔子温良恭俭让是不同的。孟子对做不义之举的人,常常斥责为“禽兽”,或者“非人”,直接剥夺了他们做人的资格。一介布衣,又常常游走于那些手握重权之人的圈子,却天天骂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但孟子为推行理想,从来没有惧怕。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法家思想主要是一种专制主义_法家主要思想是什么_法家思想的思想

孟子,更大的贡献是明确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提出,当真是振聋发聩,震烁古今,他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什么是民?在野为民,就是当时社会的大多数——在城市之外的农民,他认为他们才是最宝贵的。什么是君,就是国家的第一执政人,他们是轻的,不重要的,什么是社稷?就是代指国家,从孟子来看,在广大的民众面前,什么都无足轻重。要知道,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是在公元前,那是两千多年以前,两千多年以前的世界,除了孟子,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这样震撼的话语,所以有时候不得不疑心,孟子是否属于“穿越族”。

儒家第三个思想,重视教育:中国是全世界最早推行平民教育的国家,这实在是中国领先全世界的两千多年的一大关键,而创造这个关键的首推儒家的孔子,他是第一个让教育走入平民的人,所以,今天所有识字的中国人都应该感谢他老人家,“万世师表”的评价,绝非过誉,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怎么夸赞都不为过!在孔子的门徒里面,有城市平民、有当时最被人看不起的“野人”,有当时被人轻贱的商人,有贵族……孔子说:有教无类。所以有人说,没有孔子,万古的时空都如黑夜。这真真是没有错。而正是从孔子开始,所有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广收门徒,普及教育,传授知识,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于浩瀚的世界民族之林,而从未中断,消亡,正是儒家为我们奠定的基础。

当然,儒家的优秀思想还有很多,这里只简单谈三个方面。我对儒家的评价是:做人的万古法典,民族的千古功臣。

第二谈谈道家。道家最出名的老子,庄周。当然,这是传统分法。但其实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先说说老子。

这位睿智的老先生,可以说是诸子当中相当“神秘”的一个,生卒年限不详,姓名有争议,人生履历也只有一星半点,师承唯一能确认的只有一个商容,还有典籍记载,他授道与孔子,所留著作短短5000言,作者都还有争议。神秘性方面,可能除了鬼谷子,其他人都不能和他相比吧。

提到“道家”当然就要讲到《道德经》(顺便说一下,《道德经》在汉及其以前很有可能叫《德道经》)。《道德经》的核心部分就在第一章,原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就叫开宗明义。什么是“道”,这就是超越一切事物之上的一种“终极真理”。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我们必须遵从不能破坏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叫——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这样。他告诫世人法家主要思想是什么,不要动不动就要想改变世界,不要动不动就要去建功立业,所有人和事,都顺应自然之法。他还认为真要到了我们非要有所作为的时候,那个时候,社会或者自然已经是有病了。就像电脑系统中了病毒才会想到去杀毒一样。

比如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依照自然之法,世间万物自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去做,他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告诉我们:治国如同烹制鱼,不能老在锅里翻,翻来翻去,鱼肉就翻烂了。秦、隋的败亡,就是这样。他反对滥战,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法家思想主要是一种专制主义_法家思想的思想_法家主要思想是什么

他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所谓:天下皆谓之美者,斯恶也。你比如前几年大行其道的共享单车,现在一地鸡毛,当时有多少人看到了其背后的危险。

……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说他是龙,莫测高深。而老子又觉得自己所追求的道莫测高深,甚至连名字都强行命名的所以他说:故强为之名曰道。就是他认为他的思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姑且叫它“道”吧。因为道是什么呢?老子自己写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不是老子说人要昏庸,似是而非,而是说他所追求的东西,在他的理解里都还是不太明确的东西(这个话是我个人的揣测)。

道家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又很多启发南怀瑾老师:中国本土滋养出来的思想有很大不同,你看看如今哪个县没有经济开发区,哪个地方不仍然是房开大行,一个智能手机的出现,捆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那么多的家庭、教育、商业的衍生病,为强力发展经济,我们透支了多少环境资源……这些不都是我们没有听取老子的教诲,而造成的后果吗?

孔子讲“仁义”,老子讲“平衡”,这些都是异曲同工,其实在道的思想里应该被我们牢记不是“无为”,而是“度”,凡事不过度,就能基本良好。所以我这里要批驳一些大唱老子愚民,老子无为这样一些陈词滥调的人,自己把老子的思想念歪了,不要以讹传讹出来祸害视听!

道家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的思想其实相对简单——自由。这个词在公元前提出来,是不是也有些“穿越”感?而且庄子的自由是全方位的,自然、社会、个人,都要全面的自由,不单是肉体,而且是精神,他鄙夷那种舍本逐末的恶习,鞭挞那些蝇营狗苟的滥官僚,讽刺那些以土为宝的蠢货…他的文学修养极高,文章诡妙渊深,宏大高远。很多人知道“鲲鹏,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得真是浪漫,他讽刺魏相对他的围追堵截是一只猫头鹰,生怕凤凰来抢它的死老鼠,他讥笑那些马屁精是“舔痔疮”的,他骂那些伪君子执政者: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但是,庄子的讽刺,与孟子不同,庄子的鄙夷,是让人们去恢复精神的自由,所以他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两条鱼互相吃口水,不如忘记一切,投身到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江大湖里去,这样大家都很幸福,这“江湖”就是——自由,不受困于金钱、财富、官位、美色……才能只有真真的自由,人才能“逍遥”。这些观点,历史上有为富不仁者,有一毛不拔者,有娶二奶娶三奶者,有顾虑名誉地位者,有贪得无厌者,有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者……一句话:凡是为物欲所困顿的灵魂,都是庄子希望解救的灵魂。

这就是庄子的伟大之处。

再来说说法家。法家的思想,乃至孙子的思想,根在道家。法家代表韩非子,在《史记》中与老子合编,太史公是相当高明的。

法家,可能是中国先秦最急功近利,也最受宠,而且几乎是唯一只为君主服务的思想,但也是中国文化最为黑暗、残酷的浓缩物。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子、李斯。其中有全面论述自己思想的只有商鞅的《商君书》和韩非的《韩非子》。

法家的观点三个关键字:法、术、势。首先什么是法:就是以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的准则,奇妙的是,法家施法的最终目的(以韩非为例),却是要达到老子的终极目的——无为而治。什么是“术”:就是平衡各方利益,颇似卞庄刺虎似的阴谋方法,什么是“势”,就是利用各种法、术营造一种有利于君主利益的态势。

为什么我说法家黑暗,残酷。《商君书》、《韩非子》都强调了公平的法制,但是这个法律定得法家主要思想是什么,实在是让老百姓受不了,举几个例子。商鞅强调利出一孔,什么叫利出一孔,所有人的利益都必须来自君主制定法制下的赏赐,全国人民都必须这样,这叫什么——独裁!所以商鞅的变法,四个字——趋农归战。凡是国家里的人只能从事三种职业:官僚、农民、战士。除此以外都是无用的人,都是贱民。而除开耕种、战斗所获得的利益,都是非法的——你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体制?就是长期的战时体制。让老百姓天天承受这样巨大的恐怖压力,试问谁受得了?所以,崇尚法治的秦国不到50年就亡国了。说它残酷,那真是一点不冤枉他,为了确立秦法的权威,商鞅一次就在渭水杀了700多人,秦国的人,动辄得咎。看看秦始皇陵里的陶器、青铜器都印有工匠的名字,一错可能就要砍手断脚,我想最次也会被罚款吧(还没看过秦简,对秦律不熟悉,只能猜测),有文物出土,中有文字记载,像陈胜吴广这种平民戍边,误了时间会被罚一副盔甲,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说,这个负担岂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这样的法难道不恐怖吗?

韩非说得更透彻,看看《五蠹》、《八奸》,看得你汗毛直竖,一句话,只要不是官僚、农民、战士等人,都是你防范甚至肉体清除的对象,儒者、带铗者(游侠)、商人、纵横家(演讲很厉害,心眼很活泛那种,今天很多业务员很像——戏言),门客……这些人都是蛀虫,而睡在皇帝身边的妻妾、自己的旁边仆人、自己的父亲、兄弟……都是君主你要防范的对象。如果一个人真的这样去做了,那还不寂寞孤独冷,所以皇帝叫“孤家寡人”。

总之,法家是想通过“矫枉过正”的手段,来强制社会回到自然状态,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好心干了坏事,而且这其中的危害,比之法家所作出的贡献而言,真正的弊大于利。你看到如今很多人在外哼哼哈哈,拿腔拿调,说话含混不直接,遇事先拿下属打压立威,愚弄员工……诸多滥像,都是法家一脉的留毒。而这些,却不知道被谁,从什么时候,冠到了儒家的头上。

不过法家在文学上的成就到是极高,韩非的文章,恐怕只有庄子能够媲美。他其中一些对于社会制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思想,还是有些可取之处,比如《韩非子》当中的“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等成语,那还是相当的有益的。

法家最为值得称赞的是他对法律的“公平”的思想和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君主除外)。

总之,法家才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时代的黑暗、残酷、大规模反智行动的思想根源,对于法家,一定要慎之又慎的继承。

最后,说一说佛家:佛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宗教, “佛”最好是以“佛教”称呼,而不是“佛家”。佛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所以佛教诞生要晚于儒家。佛是谁呢?

法家主要思想是什么_法家思想的思想_法家思想主要是一种专制主义

佛叫佛陀,世俗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佛陀是他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后,门徒的尊称,意思是“觉悟者”。佛从公元前三世纪的西汉,与中国有所接触,在东汉开始逐步在中国普及,到现在成为中国相当重要的一个宗教信仰。

佛教的派别,实在是众多,其精神和修行目的也各部相同,仅中国就有所谓的“中土十宗”,我不知道全部,略举几例,大家熟悉的禅宗(少林寺就是禅宗)、唯识宗(玄奘法师就是代表)、净土宗(弘一法师,俗家名“李叔同”)等等。从世界范围来看,佛家总体上分为三大派别: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三支。

小乘佛教出现得最早,它倡导通过经历几劫的佛法修行,跳出六道轮回,最终大致彼岸而自己成佛。小乘佛教据说,要先修丞“白骨观”,视万物为“枯骨”,这样才能去色、去相而专一佛法。

大乘佛教虽不是中土所创,但也是在中国发扬发展的。讲究“普度众生”,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很像儒家的“修己达人”观。大乘佛教确实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分支,尤其是儒家的影响,其中很多的典章、戒律、结论,很多时候和儒家的观点暗合。

藏传佛教,又称密宗(有黄教、花教、红教等细支分流),修行靠上师口传心授,追求“即身成佛”,意思是修行密宗当世你就可以成佛。也就是说当世你就可以“觉悟”了。

佛教的最终追求,在于让人脱离人世的“苦海”。从这个层面说,佛教的初衷确实是非常“慈悲”的。而且佛教发端于玄学、辩论盛行的古印度,其逻辑学、辩论等方面的智识也确实很高。佛教最大的贡献,个人认为是为世人建立起前世、今生、往生的庞大人生体系。个庞大的人生体系,帮助很多人建立起了强大的精神家园,使人有信仰,终生不虚度。而佛教典籍当中,对于现世人生的论述,也确实精妙绝伦,比如佛家讲人有七苦:生、老、病、死、冤憎会、恨别离、求不得。短短十几个字,确实囊括了我们人生当中绝大部分的苦恼和困惑。比如佛家讲不要见色相,而要务根本等等这些都是对人有益无害的。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假模假式的除外),莫不都是有怜悯心,有同情心,悲天悯人情怀的人,也是相对高尚的人。

不过以一个旁观者来看,佛教对现世的现象研究得很透彻,但是对于它的成因,以及修行佛法后的结果,多少有些虚无缥缈!历史上虽然有那么多神异、那么多的神迹。我个人总是有所质疑。而历史上,也颇多佛门败类,败坏佛教的教义,比如北魏末年就有妖僧造反,逼人喝药酒,迷失本性乱杀人,南北朝时的高僧佛图澄为弘法,也曲节在后赵朝廷做成了看命算卦的方士。清朝河北某寺庙尼姑奸淫(真是奸淫)赶考举子的窝案,还有清雍正年间河南官府全官场与僧尼之间的权色阴谋等等。

佛门弟子不事生产,不尽社会人的责任(帝制时代的佛寺都是不纳赋税的),藏匿人口,确实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担。再者佛教派别众多,千余年来争论不休,佛法的定义千差万别,门户之争厉害(看看六祖慧能法师的生平,你就知道了),而且一旦被人曲解利用,对人类文明的损害也是有的,比如日本禅宗,日本禅宗的教义就被其本土“武士道”所利用,造育出多少畜生?

所以,佛的教义总体是好的,但迷信佛教而为此不顾一切,却不是一个社会的福音。

以上是我个人浅见,愿观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切不可全信,若有所启悟,那是难得的幸事,谢谢!

TAGS: 佛教 儒家 孔子 孟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