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孟子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读不进去《孟子》?我想首要原因就是太长了
2023-07-18

南怀瑾老师:为什么读不进去《孟子》?我想首要原因就是太长了

为什么读不进去《孟子》?

我想首要原因就是太长了,《大学》2000多字,《中庸》3000多字,《论语》13000多字,《孟子》多少字?34000多字,四书一共就4本,《孟子》是其他3本的快两倍了。而且这是文言文,信息量比现代文大得多,例如我写《老子注我》,人家《老子》原文5000字,我写完就到了20万字,这还是出版社要求精简字数收着写的情况。所以一本《孟子》如果用现代文去写,至少也是上百万字的大部头孟子是哪的人孟子是哪的人,谁看着不眼晕?

按理说《庄子》的字数更多,内外杂全算上要80000字了,是《孟子》的两倍还多南怀瑾老师:为什么读不进去《孟子》?我想首要原因就是太长了,那为什么很多人看《庄子》看得津津有味呢?因为《庄子》上面几乎全是预言,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其深层次含义,但因祸得福,反而读起来很爽,这就是猎奇心态。《孟子》则不然,大多数内容是大段大段的论述,平铺直叙,逻辑严密,读的时候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地跟上人家的思路,所以读起来很累。写作有“赋比兴”,《庄子》把“比”用到了极致,《孟子》则是“赋”的极致。

孔子的弟子形容孔子是“温良恭俭让”,又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所以孔子是一位忠厚长者,这一点从《论语》的对话中也能看得出来,忠厚长者谁会不喜欢呢?但是孟子的风格就完全不同了,连弟子都说他“好辩”,当然孟子自己的解释是“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儒家式微,天下非杨即墨,孟子所主张的“仁政”又是百年大计不能急于一时,如果不高声疾呼很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所以他说不得已,也在情理之中。孟子可真是上怼君,下怼臣,墨子、杨朱都被他骂得狗血喷头。但回过头来看,他骂杨朱,确实是“道不同”,“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确实与“全性保真,为我贵生”的人势不两立。但是怼墨子就有点“滥杀无辜”了,“兼爱非公”和“仁义”并不冲突,“尚同尚贤”和“仁政”也不冲突,至于“非命”和“天命”,一个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强调的是客观规律的重要作用,完全是各说各的,完全没有争的必要。唯一有冲突的就是“非乐”和“礼乐”,这也就是道路之争罢了。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读不进去《孟子》,很多人开始把中国的落后归咎到人家身上,自己不是富二代就一定要骂父母无能,他们给《孟子》扣了一顶“愚民”的大帽子,那咱们就看看孟子是怎么“愚民”的。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话放到现在,有几个人敢对领导这么说的?这愚民愚的孟子是哪的人,把老朱都气炸了,直接把孟子从孔庙请出去了,理由是,你这就不是臣子该说的话。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愚民愚的都让历代帝王咬牙切齿了吧?老朱后来又把孟子请回孔庙了,但是把这段话给删了。不知道愚民怎么能愚的帝王气急败坏的?

孟子说,“天视自我民视南怀瑾老师:为什么读不进去《孟子》?我想首要原因就是太长了,天听自我民听”。把民都愚成了老天的代言人,这愚民算是愚出了新高度吧?

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什么意思?就是说纣虽然叫君,但因为倒行逆施,所以就不能做君了,只是一个独夫。杀他就是杀一独夫,而不算弑君。长辈是不是也说了,儒家不但愚民,而且愚君?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杀人这事确实严重了点,但是给你君主调调岗就是稀松平常的事了。我说得对,反复说了你又不听,我就可以废了你。我们现在都不敢这么说吧?“自由民主”的西方高尚国家,也没人敢这么说吧?

所以呢,你可以说孟子“迂腐”,但绝对没法说人家“愚民”,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且大声疾呼“民本”,他的学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旗帜鲜明的“为民请命”。

孟子人是什么的观点_孟子人是什么_孟子是哪的人

不过说到“迂腐”,这也是很多人诟病孟子的原因,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说的好听,实现了吗?”这些人恐怕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应该,他们听不明白什么叫“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只能听明白“有奶便是娘”。只要有人给钱,跪在地上叫爸爸根本不算事,不但随便认爹认娘,翻脸就骂亲爹亲娘,当然了,什么时候亲爹亲娘发达了,他们还可以再认回来嘛,只要不把自己当人,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了。

最后总结一下孟子的主张,其实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孟子是孔子最忠实的继承者,他的思想与孔子完完全全的一脉相承。当然,孟子也有他自己的贡献,在孔子的基础上,他对天命、义、良知等概念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孟子》一书就是孟子自己的著作,再加上“好辩”,所以可以说他已经把孔子的思想阐述得淋漓尽致。

所谓的天命,就是客观规律,孟子认为人要尊重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这叫“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是哪的人_孟子人是什么_孟子人是什么的观点

所谓义,就是我们的价值理性做出的价值判断,也就是通常人们认为的那个“应该”。因为价值判断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所以我们并不能结构这种“应该”,而只能是义无反顾地执行他,这叫“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谓良知,孟子说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人在千万年演化中获得的两种先天能力,恻隐之心是“共情”能力,其余的则是“价值理性”能力,有了这两种先天能力我们构建价值观才有了可能。后来阳明先生在孟子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于是就有了“致良知”的“阳明心学”。

当然了,人各有志,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孟子自己肯定是不在乎的,在人家看来,对你好,但与你无关。

TAGS: 孟子 孔子 庄子 客观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