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墨子
《墨子·所染》孟子曾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2023-06-04

墨子·所染》孟子曾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墨子与兼爱_墨子兼爱思想_兼爱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所染》

孟子曾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诸子百家中,墨家曾与儒家并称当世两大显学,儒家得益于汉朝的“独尊儒术”流传千年,成为了所谓的正统,留下了无数经典,一度代表了整个国学。而墨家则消失千年,独留下这一本《墨子》,作为其思想的唯一传承。

《墨子》是百家著作中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墨子》一书,内容之丰富,涵盖了从哲学基础到治世之道的方方面面。其核心便是对十大主张的论述:《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而这十大主张,亦可分为伦理、政治、经济、哲学四个方面。

墨子与兼爱_兼爱墨子_墨子兼爱思想

墨子学说的伦理思想——兼爱,也是墨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何为兼爱?子墨子言曰:兼相爱,交相利也。不同于儒家的“仁”,墨子的“兼爱”消除了所有的等级差异,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在《墨子·兼爱中》一文中,墨子从天下诸侯纷争的乱局说起,分析乱世背后的原因,从而论证出欲治天下兼爱墨子,必行兼爱。“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而面对兼爱施行时的阻碍,他则通过古之贤君与今之诸侯,论证了兼爱其实有着更高的自然法则和更为永恒的支持,那就是天道。

今天下之士君子,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

墨子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攻。非攻这一思想,就是针对春秋战国的征伐乱世所提出的。如果说,“兼爱”解决了乱世的根因的话,“非攻”则正面反对了战争这一诸侯争霸的主要形式。相比于儒家的回避战争,只讲治国;道家的一心求道,不问世事;纵横是游说列国,竞相争霸,墨子的非攻,在当时可谓是一枝独秀。非攻,并不是消极的不应战,而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当非攻结合《墨经》时,甚至可称之为“墨氏兵法”。

《墨子·非攻上》一文,虽然不像中、下篇那样,阐释了非攻思想,但是却从更深的层次,阐释了非攻之“义”。全文以一人偷桃窃李是为不义开讲,列举偷鸡摸狗,乃至杀人取物,皆为不义。而在此意义上,战争则是大不义之事。但人们对前者是谴责,而对后者则是赞美,甚至称其“功过千秋”不可谓不荒唐!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墨子》中有一类极为特殊的文字,那就是中国古代著述史上号称难读的《墨经》。《墨经》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 6篇兼爱墨子,亦称《墨辩》,主要记载了墨子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小孔成像”:

【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说】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景障内也。

同时,在《墨经》中形成的“墨辩逻辑”,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兼爱墨子,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后期墨家还认为立辞必须明故、理、类三物,"三物必具,然后(辞)足以生"。后期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可以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古印度因明相媲美的科学体系,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墨子兼爱思想_兼爱墨子_墨子与兼爱

《墨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墨子·所染》孟子曾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因为《墨子》,墨家成为当世显学。尽管到了秦末西汉时,墨家从此消失成为千古绝学《墨子·所染》孟子曾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但这部《墨子》,终会使其辉煌重现于世。

墨子兼爱思想_兼爱墨子_墨子与兼爱

文/李心月

图/李美琪、来自网络

排版/李心月

TAGS: 墨子 儒家 墨家 孟子思想 孟子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