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昌民: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之源
风骨 |情怀丨趣味
静园听风与您同在
(总第1074期)
投稿:
优秀传统文化
——是民族自信之源
康昌民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晚上漫步,见街上一老一少下棋,老者指导少年,少年与老者切磋,你来我往,你输我赢,亦师亦友,其乐融融。虽然年龄悬殊,却不妨碍他们成为忘年交棋友。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知为什么就想到了上面的这首诗。这首无题无作者的无名诗,据查是1974年在发掘湖南长沙唐代铜官窑窑址时,在一只瓷瓶上发现的,该诗在《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典籍中并未收录,应该属于民间诗歌,或者就是窑工创作,烧制在瓷瓶上的。在当时或许只是打油诗,抒发的是一种有缘无分的无奈之情,其文字浅显明了,却内涵广泛,一经面世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不同情感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引起内心的共鸣。互相爱慕者哀怨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有情人难成眷属;志同道合者,惺惺相惜者慨叹未能相逢同时空,茫茫人生知音难觅;更有心怀天下者,叹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诗一出,人们也脑洞大开,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态进行了各种续写、补写和扩写,抒发着自己浓浓的情感康昌民: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之源,但总体而言精品不多,流传不广,大都是狗尾续貂。没有原诗那种令不同心态,不同境遇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情感共鸣的魅力。
唐代一首名不见经传的诗歌,穿越千年时光展现到现代人面前,已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穿透力,感染力,从一个侧面可见大唐诗歌之盛,文化之盛,国力之盛,也可见中华文化之根深植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丰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从而引导我们不断挖掘、学习,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不断发展文化软实力。
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重视文化传播,已在很多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展文化交流,同时,社会上的国学教育,培训和研究机构不断涌现,从孩子抓起,大力推行国学教育,有力地促进和增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但是,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肤浅化,粗俗化,甚至糟粕化是主要问题。一些所谓的国学馆打着研究的旗号在经典中猎奇猎艳,兜售和满足低级趣味,如将博大精深的《易经》变成了神秘的风水学,骗人的算命书,凡事选吉日,看风水,把经典研究成迷信和宿命论,消磨和打击了人们的奋斗精神。对《金瓶梅》中的西门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有几个老婆津津乐道,认为他们的淫是男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有的所谓国学就是举办各种淑女班,灌输封建礼教,要求女性将生活重心放在丈夫孩子身上,要遵守妇德妇言妇容,公然贩售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还有的研究《厚黑学》,将其中的卑鄙无耻当作金科玉律,当成为人处世的宝典,诲淫诲盗,最终害人害己。还有的是贬低和否定传统文化,视传统为落后,从而让文化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掏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无根无源,成为了浮萍,必为外来文化入侵创造了条件;更有崇洋媚洋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洋文化至上。
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公知,他们醉心于洋文化,不是带着相互交流,洋为中用的学习态度对待西方文化,而是跪拜式地全盘接受,动辄即西方如何文明,欧美如何发达,就连西方野蛮的殖民侵略史,血腥凶残的发家史,在这些人眼中都是完美的,这样的人开囗即“叫兽”语,撰文即负能量,教育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金钱美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必然是有奶就是娘,无论国家还是父母朋友有难时,必然会是白眼狼。这样的教授公知将满腹知识溃烂发酵成了带有病毒的脓水而到处传播,他们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对国家社会和家庭危害越大。
因此,研究和弘扬优秀文化,必须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价值观,能够辩识精华和糟粕,去粗取精,本着对国家民族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才能学习好、研究好和弘扬好中华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上、文化上强大的内生动力。
作者简历:康昌民,男,六十年代生人,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民警,文学爱好者康昌民: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之源,曾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中央及省内媒体发过新闻稿件,偶有散文诗歌见诸《西安晚报》、华商二三里资讯、《静园听风》、《丝路诗刊》等媒体。
欢迎扫码邮购《淬火》签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