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
2023-06-03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

2023年5月25日晚上7点,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列讲座第552期在线上顺利举办。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教授主持我国古代文学,校内外三百多名师生在线上聆听。

曹顺庆教授首先指出,当代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文论在现当代是缺乏生命力的,因为它既不能评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也不能参与现当代文论的理论建构,更不能与西方文论媲美。对此,曹教授提出质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理论大国,为何西方古代文论在现当代没有死亡,而中国古代文论会在现当代失去生命力?针对二十年前学界普遍以“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阐释和重建现代文论的话语体系,曹顺庆教授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前提是否定了古代文论在当代的生命力和有效性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背后的判断标准是“科学的”西方理论,由此让西方理论成为宰制中国文论的元话语,从而导致了中国古代文论主体性的长期缺位。

进一步,曹教授追溯了这一以西释中的话语阐释转换之路,认为其应溯源到“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立的二十世纪30年代。他认为中国文学批判史由“名不正”导致的“言不顺”不仅表现在译名上,更表现在其赖以言说的西化架构方面。于是,这种以西释中的“中国文学批判史”成为“中国文学批评‘死’”。在西方理论的视角下,中国古代文论是没有体系的、散乱的,对各类概念的阐释也是混乱的。曹教授以“风骨”这一概念为例,认为中国学者在西方话语的霸权下,不自觉地套用了西方文学理论话语,导致对“风骨”的分析“群言淆乱”。曹教授振聋发聩地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之死,不仅是西方理论的“他杀”,更是中国学者的“自杀”。

面对前述困境我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曹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当代阐释必须换一条路径才能走向新生。他进而指出了三条路径:一、古代文论的古今通变;二、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三、走向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曹教授首先认为古代文论在当下仍然具有言说能力,并反驳了学界对古代文论缺乏言说能力的三条质疑。他进一步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例,指出以中国话语融汇西方文论的“变”的一面。最后,曹教授举了笛卡尔、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荣格等学者吸收借鉴中国文论的具体案例,揭示了东西方文明互鉴和文明交流的历程,指明了中国古代文论是活在当代的理论,是具有现代性的、有世界意义的文学理论。

何成洲教授首先对曹顺庆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达了感谢我国古代文学,并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曹教授又耐心地回答了线上师生提出的数个问题,线上互动氛围热烈。历时两个小时,本次线上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 傅令博

图片 傅令博

TAGS: 向死而生 艺术 文化 曹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