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文
高一“天文粉”组建天文社团打败多所大学劲敌
2023-05-28

高一“天文粉”组建天文社团打败多所大学劲敌

“追星”时甘愿裹大衣睡草丛中华中学高一学生天文竞赛获大奖

在南京中华中学有一群另类的“追星族”。他们追的可不是歌星、影星、笑星、球星,神秘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才是他们永远不变的最爱,他们是一群天文“发烧友”。日前,在“星特朗杯”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第十二届天文知识竞赛上,这支来自中华中学的代表队打败多所大学劲敌,获得亚军,第一名则被南京大学摘得。

据了解,南京高校天文知识竞赛是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每年例行举行的赛事,今年的比赛共有来自南京14所大学、4所高中的学生参加。中华中学代表队在本次竞赛中获得的奖品是一台天文望远镜,它也成为了学校“银河社”的新装备。

江南时报记者 许小溯/文秦怀珠/图

热爱我的热爱图片_朱天文_热爱天文

高一“天文粉”组建天文社团

作为中华中学代表队的主力选手,高一年级的姚皓中同学是个狂热的“追星人”,从小学开始就迷上了浩瀚的星空。他回忆说,当时班上喜欢天文的就他一人,虽然孤单,但他玩得不亦乐乎。靠自学,他买了望远镜、照相机、电脑、天文书籍等学习工具,通过网络和全国的天文爱好者进行交流。

到了中学时高一“天文粉”组建天文社团打败多所大学劲敌,姚皓中还接触到了天文拍摄,也结识了一批热爱天文的南京小伙伴。去年10月,刚刚入学中华中学高中部的姚皓中组建该校首个天文社团——“银河社”。

热爱天文_朱天文_热爱我的热爱图片

刚刚成立的“银河社”,没有设备,姚皓中用自己购买的望远镜提供给社团使用。没有专门的活动室,他和老师申请,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社员在教室里进行天文学习。在他的感召下,半年多的时间,“银河社”从最初的三四个人,壮大到目前20多人。这些社员除了本校学生,还有不少其他兄弟学校热爱天文的爱好者。

“社团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经常一起探讨天文知识,预告一些可以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姚皓中说,宇宙有一种天然的魅力,探索这种未知的领域可以将人紧紧吸附。他们还主动联系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参加各种高校及省市科协组织的天文科普活动。

“追星”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热爱天文_热爱我的热爱图片_朱天文

“追星人”的举动可谓浪漫,但野外观测的艰苦和日常训练的枯燥,加之挥之不去的学业压力,让这种“浪漫”只是“看上去很美”。

忍受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是“观星族”必须具备的入门童子功。姚皓中介绍,有时候他们冬天跑到郊外看银河,郊外杂草丛生,为了不刮破衣服,大家都裹一件便宜的大衣,睡在干草丛里。深夜,衣服上结了厚厚一层霜,鞋子上也是一层,手脚冻得没知觉。夏天,是蚊虫作伴高一“天文粉”组建天文社团打败多所大学劲敌,到后半夜露水浓,望远镜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很多人观星不到半个小时就受不了了,有的女孩觉得看星星是很浪漫的事情,但是艰苦的条件一个晚上就把她们吓跑了。”说到这里, 姚皓中忍不住笑了。

朱天文_热爱天文_热爱我的热爱图片

印象最深的一次,有一年夏天热爱天文,为了观测难得的流星雨,姚皓中和同学们扛着天文望远镜爬上紫金山头,苦等了几个小时,却突然遭遇变天,下起了雷阵雨,为了保护设备,他们脱下衣服裹着望远镜,一步一滑往山下赶,浑身泥泞,狼狈不堪。

“追星”不光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还要舍得投入。姚皓中说,一台普通的天文望远镜要2000元左右,还有赤道仪、相机、冷冻CCD等,令他遗憾的是,南京的中学有天文台的很少,有的天文台已经废弃,成了摆设。

天文科普期待更多政府扶持

得知此次竞赛高一的学生力挫多所高校大学生,南京大学天文系老师、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赞叹:“很了不起啊!”

“天上天象很热闹,地上看星的真不多。”李旻说,在国外,许多中小学的天文老师都是天文专业出身,甚至有哈佛大学毕业生。而我国每年毕业的天文本科生总共只有100多人,出国、读研究生以及搞科研的占绝大多数,做科普工作的寥若晨星。

“一个民族需要有仰望星空的人。”李旻说,他很高兴看到天文爱好者的队伍在发展热爱天文,尤其是年轻的中学生,开始关注星空,但公众教育设施缺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拦路虎”。

李旻介绍,其实江苏的天文研究资源很丰富热爱天文,包括南京大学天文系、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光所等在内,江苏汇集了全国50%以上的天文研究资源,他建议这些天文机构更多的向市民开放,政府相关部门能拿出多一点的科普经费向天文方面倾斜,将是天文爱好者们的“福音”。

(原标题:“追星”时甘愿裹大衣睡草丛 中华中学高一学生天文竞赛获大奖)

TAGS: 天文 大学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