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看”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在线赏析
今天是清明节,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公众号推出“艺起看”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在线赏析,请专家为我们导赏《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清明上河图》(多媒体版)在中华艺术宫49米层5展厅长期陈列,将这一清明盛景重焕新生。
导赏专家邵琦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清明上河图》艺术魅力和背后的故事。
导赏人:邵琦
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编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交大海外学院兼职教授;渠宜书院院长。出版著作、论文《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境和语义》、《书屋小记》等约300万字。出版画集《只在此山中——邵琦山水画》等4种。个展《唐人诗意·邵琦山水画展》2011年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举办。
邵琦先生解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1101年左右收入北宋宫廷的,距今将近1000年。这是一幅由北宋宫廷画家创作的风俗画,风俗画能非常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发展清明上河图砖石,《清明上河图》就是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年间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要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画,《清明上河图》一定在其中。
《清明上河图》高24厘米,长达5米多,是一幅长卷。长卷是中国特有的绘画样式,长卷是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里,把时间、空间进行连续呈现的艺术样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从艺术形式角度理解,长卷在构图上,要讲究疏密和节奏感。《清明上河图》利用了河道,有河就有两岸,河上有船,岸上有人、有车、有马,还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进行疏密静动的有机安排。
画面起首一段描绘郊外场景,比较荒疏,越到市区,人和建筑就越来越多。到了虹桥,形成了一个人员交集的核心,也是矛盾焦点的高潮,后面还有商业街道和城门等等,因此,这张画看上去跌宕起伏。
张择端画的船只比例精确
画上的人物、事物、场景的比例造型都非常准确真实。多年前,曾有一位做模型的师傅,依照张择端画的船只做了船模,他的体会是,张择端画的船只不仅比例准,而且尺寸也非常准,可以直接当船模图纸来用。
虹桥是《清明上河图》的焦点高潮
《清明上河图》形制是窄长的一条,它像纪录片一样把当时场景真实再现。长卷涉及人和事,人和人之间就要有呼应,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张择端把握得非常巧妙。在虹桥这部分,他描绘了船过桥洞时碰到的问题,桥上有人在呼应,放下绳子,船上有人在接绳子,边上有看的人、出主意的人,前后左右都围绕着人,使得这些人都能为整个事件形成相互关系,非常紧凑,使画面显得生动。
虹桥上的抬轿人和骑马者互不相让
同样,在桥上,有轿子“艺起看”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在线赏析,还有骑马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在桥上狭路相逢,他们的手下也互不相让,形成了相互关系。
长卷中,闲散的人有闲散的表达,忙碌的人有忙碌的表达,艺术家对日常生活有常年精细的观察。比如,城墙下有人靠着城墙休息,有不少人在桥栏杆边观鱼。
城门边上的休息者和桥边观鱼者
这张画的历史价值,首先它体现了当时的商业街景,广告设计师可以从中看到宋代是怎么做店招的,画面中,有各种商业活动,造车的、算命的、收税的、卖沉香的、卖饮料的,各种商业气氛。还有风向标“艺起看”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在线赏析,可以看到当时气象学的发展。
画中还有算盘清明上河图砖石,算盘在宋代就相当于如今的电脑。写中国科学史的李约瑟一直怀疑说清明上河图砖石,中国宋代有算盘只是历史记载,不能作为信史。1950年代,一位数学史家在看画的时候,发现画的收尾处,赵太丞家的台子上有一把十五档的算盘,这就解决了数学史上的一个存疑。
赵太丞家药铺台子上的十五档算盘
我们通过今天的技术手段,为《清明上河图》赋予声音、形象、背景,让它动起来,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通过现代电脑技术、影像技术做成了白天和晚上两个场景,让你更好地体验1000年前的都市生活。
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
总长128米,高度6.5米,将原作放大近30倍!12台电影级大型投影设备同时开动,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投射到巨大的山型异形屏幕上。
神奇的是,多幅不同的画面拼在异形屏幕上毫无违和感,还保留了原作的所有特征。包括每条街道、船只、树木、建筑以及色调,目之所见,和原作所差无几。
北宋时夜市的营业时间直到子时三更,而早晨寅时五更店铺又开张了,此种繁华不可言喻。在研究北宋城市经济的基础之上,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首次增加了夜景篇章。
整个活动画面分为白天与夜晚,每隔4分钟为一个日夜循环。其中,白天出现人物691 名,夜晚出现人物377名,总计10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