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 > 谚语灯谜
“冬至大如年”的冬至谚语,您家有吗?
2023-08-28

“冬至大如年”的冬至谚语,您家有吗?

1. 潮州的冬至谚语

“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大如年”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2. 广东有哪些谚语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胜过诸葛亮

一人有福,带挈成屋

一尺插三棵,唔密又唔疏

一只筷子食豆腐----搞祸晒

一生儿女债,半世老婆奴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3. 广东有哪些谚语

(注:从网络收集的,有些需用白话)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胜过诸葛亮(谚)一人有福,带挈成屋 (谚)一尺插三棵,唔密又唔疏(谚)一只筷子食豆腐----搞祸晒(歇)一生儿女债,半世老婆奴(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谚)十月芥菜----起心(歇)十月火归脏,唔离芥菜汤(谚)又姣又怕痛,见人生仔又眼红(俗)人多冇好汤,猪多冇好糠(谚)人饿唔怕丑,鸡饿赶唔走(谚)人细鬼大(俗)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谚)八月种番薯,好过四月借米煮(谚)三水佬睇走马灯----陆续有来(歇)三水佬睇走马灯----又来啦(歇)三水佬考试----少个得个(歇)三岁定八十(谚)三斤猪头----得把嘴(歇)三代贫农,四代乞儿(俗)三长两短,衫长裤短(俗)工夫长过命,几时做得工夫赢(谚)大石碛死蟹(俗)大良阿斗官----二世祖(歇)大鸡 食细米(俗)大头鱼云,鲩鱼尾,塘虱中间 騺p髀(谚)大食懒,起身晏,洗冻水,“赵”冷饭(俗)头发长,见识短(俗)“大菌”食细菌,细菌当补品(俗)马死落地行(俗)马路不平,电灯不明,自来水不清(谚)马骝生臭狐----唔系人咁味(歇)也文也武(俗)识少少扮代表(俗)唔识字扮博士(俗)飞象过河(俗)上好沉香当烂柴(俗)上屋搬下屋,唔见两箩谷(谚)上得山多终遇虎(谚)得上床揾被冚(俗)口爽荷包“镊”(俗)山高皇帝远,人少畜生多(谚)小心冇大错(俗)小鬼唔见得大神(俗)乞到饭焦嫌冇“送”(俗)千拣万拣,拣棵烂芥兰(俗)千金难买心头爱(谚)懵闭闭,心肚唔“哪”肺(俗)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谚)为老不尊,教坏子孙(谚)火烧猪头----熟口熟面(歇)火麒麟----周身引(瘾)(歇)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周身银(谚)天起鱼鳞斑,食过饭上山(谚)天养人就 释 凸,人养人就瘦出骨(谚)冇雷公咁远(俗)孔夫子搬屋----执书(输)(歇)日头唔好讲人,夜晚唔好讲神(谚)水浸缸瓦铺----盆满钵满(歇)见高就拜,见低就踩(俗)牛耕田,马食谷,老窦赚钱(辛苦)仔享福(俗)做死老亨,瘾死后生(俗)宁叫人打仔,莫教人分妻(谚)宁欺白须公,莫欺鼻涕虫(谚)市桥蜡烛----假细芯(心)(歇)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谚)东 咐 卖席----你生定死架(歇)东 咐胁旅?---开(害)“晒”(歇)打劫红毛鬼,孝敬法兰西(俗)打得更多夜又长(谚)打蛇随棍上(俗)龙床不如狗窦(俗)龙驹当瘦马,沉香当烂柴(俗)老亨讲旧时,后生讲鸠屎(俗)出炉铁----听打(歇)出海三分命(谚)电灯胆----唔通气(歇)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俗)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俗)生水芋头----神神地(歇)生仔容易起名难(谚)禾秆冚珍珠(俗)生骨大头菜----种(纵)坏(歇)禾怕隔夜秧,仔怕后来娘(谚)禾黄鸡厌谷(谚)冬至无雨一冬晴(谚)冬至出日头,立青(过年)冻死牛(谚)冬至雨,元宵晴;冬至晴,元宵雨(谚)冬至唔冻,冷到芒种(谚)外母睇女婿----口水嗲嗲帝(歇)处署唔插田,插 亦枉然(谚)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谚)白糖炒苦瓜----同甘共苦(歇)仔细老婆嫩(俗)黄蟮上沙滩----唔死一身潺(歇)晒菲林----唔见得光(歇)冷巷担竹竿----直出直入(歇)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歇)刘备借荆州----一借冇回头(歇)交通灯----点红点绿(歇)讲多无谓,食多滞胃(俗)讲翻讲去三幅被,度来度去二丈四(俗)讲钱伤感情(俗)讲大话,甩大牙(俗)老土当时兴(俗)老火炆鸭----得把嘴硬(歇)老鸭冇肉,老禾冇谷(谚)执输行头,惨过败家(谚)西南二伯父----专做好人(歇)芒种唔浸谷,立夏禾唔熟(谚)芒种树头红,夏至树头空(谚)死人灯笼----报大数(歇)有计食计,冇计食泥(俗)有尺莫量人短,有口要讲人长(俗)即有点错状元,就冇安错花名(俗)有头 尾阵(俗)有仔万事足,无病一身轻(谚)有姿势,冇实际(俗)红云上天顶,蓑衣唔离颈(谚)好女两头瞒,衰女两头搬(谚)好天瓜,落雨麻(谚)好狗唔拦路,好猫唔“训”灶(谚)早禾忌北风,晚禾忌雷公(谚)早晚冷“冬至大如年”的冬至谚语,您家有吗?,晏昼热,要落雨半个月(谚)回南转北,冷到口唇黑(谚)肉麻当有趣(俗)瘦田冇人耕,耕开有人争(谚)先敬太公,再敬喉咙(谚)先雷后雨唔湿鞋,先雨后雷水浸街(谚)先雷后落,唔够洗镬(谚)多多益善,少少无拘(埋堆)(俗)自身唔正,教人唔听(谚)迟来先上岸(谚)迟来先上渡,先来唔着数(谚)行行企企,朝晚几味(谚)沙尘兼白霍(俗)穷人思旧债(谚)冷手执个热煎堆(俗)床下底破柴----撞大板(歇)床板跳上席----相差无几(歇)高佬跌跤----差得远喽(歇)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谚)灶头抹布----咸湿(歇)灶君跌落镬----蒸(精)神(歇)寿星公吊颈----嫌命长(歇)坏鬼书生多别字(谚)苏州过后冇艇搭(俗)算死草(俗)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歇)扮猪食老虎(俗)陆荣廷睇相---- 硭 h来衰(歇)陈年中草药----发烂渣(歇)鸡手鸭脚(俗)陈村码头----逢渡(赌)必啱(歇)陈显南卖告白----得把口(歇)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迟,大雨将至(谚)阿茂整饼。

4. 关于广州冬至习俗有哪些

冬至前后,广州街坊开始将大米和糯米磨成粉,用竹笪晒干而藏之,以备制作油角、煎堆、年糕等过年食品之需,俗以为此时磨制的粉可久藏不蛀,名叫“晒冬粉”。每逢冬至,各家各户多准备蜜柑(又叫冬柑)、萝卜糕等作为礼物,它们既是应节食物,也可用于拜神供品。

粤人每年“两大餐”,即“冬至鱼生夏至狗”,此粤讴则认为食鱼生比吃狗肉更加顺喉。广州人在冬至时一家人吃饭叫团冬,通常喜欢食鲙,鲙即将鱼肉切成片,广州人喜欢生食,即“鱼生”。广州人吃鱼生还习惯配以白粥,名为鱼生粥,现在还是广州有名的小吃。

5. 广东的冬节是怎么回事

俗语有说冬大过年,所以冬至对广东人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全家的人一起吃饭;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冬至大如年”的冬至谚语,您家有吗?,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6. 广东习俗:冬至大过年 老广怎么过冬至

冬至是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公历12月22日左。殷周时,以冬至前一天为岁终,后二十四节气则以冬至为首。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因此,汉族民间常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这天,家人团聚,祭祀祖先,庆贺往来,犹如年节。东北、河北、河南等地则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广东农村和广州郊区农村,过去过冬至非常重视,除了祭神拜祖和备办丰盛筵席外,特别要给耕牛吃上一顿糯米糕(用菜叶包裹塞进牛嘴里),以及米汁、酒糟、萝卜、菜水等以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与贡献。

这些习俗已逐渐淡化,但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杀鸡杀鸭吃一顿丰盛大的晚餐,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由于冬至已到寒冷季节,因此,许多居民在这天“打边炉”吃生鱼。

敬神明、拜祖先、“饲耗”、吃汤圆、做腊味糯米饭、杀鸡宰鸭炖八珍。冬至阳生冬天谚语有哪些谚语,由于被认为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自古以来都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气。而在广州,冬至受重视的程度更是非同寻常。“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在老广们看来,冬至甚至比春节还重要。

冬至日老广怎么过

每逢冬至,广东不少地方的人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除了各家各户都要准备酒肉三牲、果品、汤圆祭拜外,还有在宗祠祭祖。祭祖通常由宗族统一举办。往往举行一些杀猪宰牛、演戏酬神等追念先祖的仪式。如宣读族谱、讲述家史等。一般家庭亦蒸糕、做糍粑、汤圆等,并且要杀猪杀鸭,准备一顿丰盛的晚宴,庆祝一番。冬至所食汤圆一定要是咸的,以沙葛、猪肉、虾米作馅,配以鸡汤,鲜美无比。

这样的习俗难得地坚持到了今天。虽然没有雪,虽然冬天温度之高在全国数一数二,可是广州人硬是拿出最大的热情迎接冬天的到来。每年一到冬至,虽然没有长假期,没有春节举国兴腾的气氛,可是广州大大小小的餐馆会家家爆满,广州人会举家团聚、大鱼大肉地吃上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肥冬瘦年”、“冬至大过年”,是所有的广州人从小就知道的两句谚语。所以,你或许可以说广州没有冬天,却绝对不能质疑广州人对冬天的热爱。

广州人还有个习俗,就是在冬至当天的中午,要做汤圆,一家人一齐吃了,以示团圆。

7. 请问,广东人为什么很重视过“冬至”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冬天谚语有哪些谚语,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冬天谚语有哪些谚语,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TAGS: 冬至 馄饨 汤圆 祭祖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