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历史文化
中国姓氏起源与郡望的概念及其与之相关的问题
2024-01-18

中国姓氏起源与郡望的概念及其与之相关的问题

张姓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姓氏之一,在东汉人应劭所编的《风俗通》里就有“张王李赵”的说法,说明早在那时就已经与王、李、赵等姓一样引起关注。《风俗通》还说张姓与其他 3 姓“皆黄帝之后也”,意思是说它们的起源都与黄帝有关。事实上,根据敦煌写本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和林宝《元和姓纂》、宋陈彭年《广韵》、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的说法,张姓在起源以后的发展中还逐渐形成了京兆、汝南、敦煌、吴郡、安定、彭城、清河、河东、河间、魏郡、始兴、南阳、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冯翊等多个郡望,从而使其在起源之外又有了郡望这一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可见张姓郡望与起源相比显然复杂得多,近年来,随着以姓氏为纽带的“寻根热”的出现,张姓起源和郡望问题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甚至引发了较为激烈的争论。在张姓研究和联谊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些争论,正确理解起源与郡望的概念及其与之相关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张姓起源与郡望并不相同姓氏起源是指姓氏的发源,与之相关的姓氏起源地是指相关姓氏的诞生地,也是其族根所在地,属于姓氏源流中“源”的部分。

一个姓氏往往只有一个最有影响的起源地。郡望的本义是指一个地方令人仰望的名门望族,是由姓氏在起源后进一步发展而来,属于姓氏源流中“流”的部分。与郡望相关的郡望所在地是该望族的家乡所在,一个姓氏的郡望所在地一般不止一个。可见,仅从最简单的概念上看,姓氏起源与郡望并非相同,与之相关的姓氏起源地和郡望所在地也是如此。仅就张姓而言,张姓起源一般认为与黄帝有关,在今天的河南濮阳。关于张姓起源于黄帝问题,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与黄帝第五子青阳氏玄嚣之子挥(晖鼓)有关,《元和姓纂》也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元和姓纂是编写于唐代中叶的一部影响较大的姓氏书籍,对张姓起源的记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只是这部书早已亡佚,被其他书转引时大约由于所见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其中如《路史·后记五》注中所引的“主祀弧星”便做“主祀张星”。另外,在主要参考该书而编成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把上述整段文字改写为“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从而出现了“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和“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的不同。由于历史上曾有过两个“青阳”氏,即黄帝之子玄嚣和少昊,因此也有人认为挥是少昊的后代。

张姓的来源和历史_张姓源流_张姓溯源

不过中国姓氏起源与郡望的概念及其与之相关的问题,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少昊的血统另有所出,挥不可能是他的后代,而应是黄帝之子玄嚣的后代。故而,在《元和姓纂》中所记载的张姓起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与黄帝和玄嚣有关,其始祖是挥,民间习惯称为张挥。从他的一些血缘近亲的主要活动范围看,可推测出一些与他相关的事实。如《元和姓纂》记载他是黄帝之孙、青阳氏玄嚣之子,《史记》等书记载黄帝又有子昌意,昌意有子颛顼;玄嚣又有子蟜极,蟜极有子帝喾,帝喾有子唐尧。在这些人中,《世本》“黄帝都涿鹿”,而“涿鹿在鼓城南”,即在今河北晋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说明当地至少是黄帝在一个时期的活动中心。又如与张挥同一时期的颛顼,《竹书纪年》说“居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说“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都是说颛顼的居住地和都城在东郡濮阳或帝丘、去世后葬在顿丘城外,其地都是今天的河南濮阳。又如帝喾,《竹书纪年》说“居毫”, 《史记·五帝本纪》引《皇览》说“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其居住地和葬地与颛顼基本一致。特别是从颛顼、帝喾的居住地和葬地看,他们都没有较大的迁徙活动,濮阳一带应是他们的活动中心。由于张挥的制弓矢和观弧星等活动都发生在颛顼时期,帝喾是在颛顼之后的部落领袖,二人又都与张挥的血缘关系极近,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颛顼、帝喾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张挥的活动范围。

张姓溯源_张姓源流_张姓的来源和历史

而与张挥有关的张姓起源地,也就是颛顼、帝喾当年的活动中心所在的今河南濮阳。张姓的起源地在今河南濮阳,不仅可以通过文献记载进行如上推断,还可以从其生活时代的图腾崇拜习俗作进一步考察。早在黄帝时期,其所在部落就已经有了对龙的崇拜,《竹书纪年》说黄帝“龙颜”、《史记》说黄帝“生日角龙颜”、《淮南子》说黄帝“兽黄龙”、《春秋合诚图》说“黄帝将亡,则黄龙坠”、《汉书志》说黄帝“黄龙体”、《水经注》说“黄帝登龙”、《路史》说黄帝“乘龙而四巡”,等等,无不与龙有关,都可作为此论的注脚。在颛顼作为黄帝的后代担任部落领袖时,同样把龙当作图腾。颛顼孙祝融又名烛龙,祝融后代发展而成的“祝融八姓”中有豢龙氏、夔等也都是龙。同样,接替颛顼担任部落领袖的帝喾以及帝喾之子唐尧等也都以龙为图腾,甚至《春秋合诚图》记载唐尧还是其母庆都与赤龙交合后所生之子。由此可见,张姓始祖张挥所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对龙的崇拜,他本人当然也不能免俗。更为重要的是,盛行这种崇拜之地根据《山海经·海内东经》《淮南子·坠形训》等记载都在“雷泽”,即《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所说的“濮阳雷泽县郭外西北”,其地仍是今天的河南濮阳。而在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由贝壳摆塑的“龙虎同躯”“人骑龙”图案,在时代上与颛顼、帝喾时期基本吻合,被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华第一龙”,为张挥及其部落在当地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更使人确信张姓的起源地就在今天的河南濮阳。

张姓的来源和历史_张姓溯源_张姓源流

还二、张姓郡望所在地具有多元特征与张姓的起源地问题较为单纯不同,张姓的郡望所在地问题则相对复杂一些。郡望意即郡中望族,是标明家族地域来源或血统所出的特殊用语。在过去,由于居住在某一个地方的某个家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成为著名家族,能够获得别人的羡慕或仰望张姓的来源和历史,而所居住之地又被通称为郡,因此其家族也被称为郡望。在此意义上,郡望还包含两层意思,其中一是居住地郡,另一是居住在郡里的著名家族。只有有了郡和居住在郡里的著名家族,才能被称为郡中望族,简称郡望。从历史上看,郡望所在的“郡”是在春秋时期出现并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早在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强盛,特别是秦、晋、楚等强国不断开疆拓土,需要对新占领的地区进行管理,于是便创立了“县”、“郡”等行政建制,用以代替传统的封建制。秦灭六国后,正式“废封建置郡县”,后来的汉代也“承秦制”,直到唐代中叶以前基本都采用郡县制。至于“郡”的数量,在秦朝统一时是36郡,后来增加到45郡。西汉时有郡103个,东汉 105 个。东汉以后到隋朝统一以前,由于国家基本处于战乱状态,郡的数量变化无常,到隋朝统一时已达到 680 个,为了便于管理,隋文帝下诏废除了其中的 500 多郡,并把郡名统一改为“州”隋炀帝又把“州”改回“郡”。

张姓源流_张姓溯源_张姓的来源和历史

在隋灭亡以前,全国的郡共有 190 个。隋朝之后,唐高祖又把“郡”名恢复为“州”,唐玄宗再度改“州”为“郡”,在全国设立328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为“州”,这也是历史最后一次改名。以此为标志,“郡”作为行政建制正式废除,此后所谓的“郡”都是对此前历史的追溯。郡望便是以郡为基础而形成的。在郡县制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家族制度中的门阀世族制度盛行阶段。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人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从而使每个郡中都会有个著名家族。由于这些家族往往拥有其他家族所没有的特权,因此中国姓氏起源与郡望的概念及其与之相关的问题,就一个郡而言,他们也都是郡中被人仰望的家族。与此同时,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了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郡的同姓人张姓的来源和历史,也会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郡名,从而形成郡望。在这种情况下,郡望成了表明身份地位的代名词,其有了专指性。如在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中,提到张姓在清河、弘农、南阳、梁国、沛国、吴郡等郡都是名门望族,这些也都是当时张姓在全国的著名郡望。《元和姓纂》根据唐代中叶的实际情况,记载张姓在全国25 郡都是名门望族,这些也同样是张姓当时的郡望。另据其他文献记载,唐代张姓郡望中的清河张氏在唐高宗时被列入“乙门”,位于十大“国柱”之首,也是张姓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郡望。

此后,随着“郡”制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张姓的清河郡望又逐渐成为天下张姓人的象征。甚至在编写于宋代并流传至今的《百家姓》里,一些注释中在每个姓氏之下仅注一个郡望,张姓的注释仅有清河,其原因便是如此。其实,关于张姓的郡望问题颇为复杂,但不止“清河”一个则是实情。早在清河郡望形成之前,张姓就已有京兆、汝南、敦煌、吴郡、安定、彭城等著名郡望,清河郡望形成以后也出现了魏郡、始兴等郡望,都说明清河郡望并不是张姓郡望的唯一。另外,结合历史事实考察更可以发现,清河的形成时间事实上较晚,这从经常被引用且具有权威性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中也可得到印证,其记载即“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裔孙司徒歆,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曾孙幸,后魏青州刺史、平陆侯”。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清河张氏即清河东武城张氏,虽说是张良的后代,但在张良和东汉桓帝司徒、河内修武人张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世系传承记载,在《三国志·张范传》《魏书·张蒲传》等张歆后代的传记中也没有提到他们与张良的关系,与《后汉书·张皓传》及《张超传》中记载的张皓或张超是张良后代的做法完全不同。此外,在张岱及其曾孙张幸之间不过4代人,但前后跨越了曹魏至北魏近200年时间,平均每代人相差50年,与我国传统的代际传承时间30年左右也不相同。

更为重要的是,张歆及其弟张协、张协子张岱的籍贯都是河内修武,直到张岱才“自河内徙清河”,可知清河张氏实际上出自河内张氏,形成郡望的时间是在张岱迁居清河之后张姓的来源和历史,在时间上最早不超过张岱迁居,甚至是在张幸由南燕入住北魏后才逐渐奠定望族基础的。张幸原本任职于南燕,任东牟太守,北魏灭南燕后入仕北魏,官至青州刺史封平陆侯。其子张准袭爵,也任此职。在他们生活的时期,同样出自清河东武城的崔玄伯、崔浩父子先后在道武帝、太武帝身边“决策帷幄”,崔浩甚至为了“齐整人伦,分明姓族”而“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各起家郡守”,张幸及其家乡清河东武城一带的许多家族应都是受益者。孝文帝时期进一步按门第高低确定了郡姓、膏梁、华腴、甲姓、乙姓等郡望地位,其中的“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所说的就是张幸父子这样一极的官员,其家族也因为他们而确立了在清河郡的望族地位。因为在他们之前,清河郡一带本来就有张姓大族,西汉御史张禹、东汉乐浪太守张歧等人都家于当地,《通典》引《关东风俗传》所说的清河张氏等“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所指也未必是张幸父子所在的这支,但因为有北魏特殊的历史环境,不仅父子二人相继任职受封,其家族也在众多清河张氏家族中异军突起,成为张氏的代表,唐代被列入“国柱”之首更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郡望总之,郡望是历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郡望所在地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但无论其历史多么悠久,问题多么复杂,都毕竟与历史有关。我们只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三、客观看待张姓起源与郡望之争由上可见,张姓的起源与郡望、起源地和郡望所在地等问题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结合历史事实是以使我们了解其真相。但在近年的寻根活动中,却出现了有悖于历史事实的说法,某些地方甚至大张旗鼓地宣传起源地和郡望所在地都在一处,其做显然缺乏钱穆先生所说的“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诚然,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经济和重视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相关地方为了扩大知名度、发展经济而把姓氏起源地、郡望所在地等当作文化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发利用,其做法完全可以理解,其结果也的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对外联系也平添了一条纽带和桥梁,但如果为了争夺利益而与其他地方进行博弈,甚至不惜歪曲事实,误导舆论宣传,则完全不可取。这不仅把文化建设引入歧途,也有损于自己的形象,更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充满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坚持尊重史实的科学态度。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总之,张姓的起源和邵望、起源地和郡望所在地等问题不仅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应以科学态度参与的文化事业。而通过研究和思考,理清那些与此相关但仍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把张姓的文化事来引向正确轨道,进一步增强张姓宗亲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本文作者王大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此文原刊于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编印的《张良文化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

TAGS: 汉朝 张姓始祖 竹书纪年 颛顼 黄帝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