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野史传说
《七子之歌》的作者就是闻一多,你可能会哦一声
2023-08-30

《七子之歌》的作者就是闻一多,你可能会哦一声

说起闻一多,很陌生的一个名字,但谈到《七子之歌》呢你可能会哦一声,它的作者就是闻一多,是闻一多诗词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出生于传统的书香世家的闻一多,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这为他以后的诗词创作和学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诗词方面颇具天赋之外,考古和美学方面也有着卓越表现,《神话与诗》 这部作品就是他考古学和诗学学术的集合体。

一本被名字耽误了小众书,《神话与诗》要是不翻开阅读的话,以为是一本写神话小说和诗词的作品,其实并不是。这本书逻辑结构很清晰,上半部分以神话为参考追根溯源,对古文化中的一些存在进行了考究,如伏羲考、高唐神女之传说;下半部分则是以《楚辞》为中心,考究了一些先秦的诗歌和人物,比如屈原,九歌的构成。个人认为此书的头部戏也就是重点在神话这一部分,着重讲述神话这部分。

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感悟_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_读《中国神话传说》有感

兰州·迎门滩伏羲女娲雕塑

伏羲考——神话成为现实不是梦

对于伏羲和女娲这对神话传说中的始祖,心中有着万千疑惑,他们是什么关系?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他们是怎么诞生的?闻一多在伏羲考这章给出了答案。

在参考诸多文献、文物以及边疆民族的传说中推断出了一个结论,伏羲和女娲两人既是兄妹也是配偶,即“兄妹配偶”,而这一推断和人类学得出的结论一致。

得知这一结论,是不是惊掉了你的下巴,人类始祖是近亲结婚。

确定了两人的关系,也就很好解释在人首蛇身的远古画像中男女双头一身的合体或其他合体是怎么回事了,它们反映的是夫妻、亲人间的亲密活动。

很小我们就听过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洪水创世说。闻一多称洪水遗民故事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他对此类题材的神话进行了考究,得出了一个中心主题:

兄妹之父与雷公斗争;雷公发洪水;全人类惟兄妹二人得救;二人结为夫妻;遗传人类。

对照这个主题我们去看西方的创世说,不也是一模一样的套路,只不过换了主人公。

这类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远古时代东方和西方共同面对了一场灾难,在这场灾难中有人幸存了下来,他们成为了人类的始祖。

《淮南子·览冥篇》写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近代地质学家和恐龙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最信服的一类学说陨石撞击地球说。约6500万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的白垩纪发生了一场灭世灾难,天外陨石撞击了地球,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这和女娲补天有什么联系呢?

天外陨石从宇宙中冲向地球的过程会与大气摩擦产生火光,若是直接目击的话看到的是一个火球,从天而降的这一过程犹若天被捅了一个窟窿。

陨石撞击地球带来了连锁反应,海啸、地震、火山喷发,酸雨、洪灾,这些场景结合在一起是不是跟创世说所描述的天崩地裂、火灾水灾泛滥、世间处于一片混沌状态想吻合了呢。

进一步推理,女娲和伏羲是人首蛇身,他们所处的远古时代以部落为主,部落也多见半人半兽体的生物,可以称他们为半人,未进化完全。在此后的几千万年才逐步进化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人,若是历史和假想成真,人类文明可是推前了几千万年。

那么伏羲和女娲两人是怎么来的,闻一多也对此进行了考究,从创世说的四十九个故事中分析了避水工具和造人素材,得出了两组数据。

一组是物种藏人,比如男女藏身葫芦、鼓、瓜中。这类说法就有些玄乎,闻一多又提炼出了一组更接近科学的数据。

像物形,比如瓜、鸡卵;像肉球、肉团、肉块,无手足、无头尾、无耳目口鼻。

这一组数据更接近科学,远古神话中的形体中暗示人类是从自然的一些物体变化来的,由此而推论伏羲、女娲呢也是从这些物体进化而来。细思极恐,人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这些物体的形体不就是细胞学说最原始人类的样子吗?

读《中国神话传说》有感_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感悟_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

人类始祖雕塑

神仙考——凡人也能做神仙

对于神仙,存在着很多虚无缥缈的传说,最早的神仙一说究竟是怎么来的?究竟现实中存在不存在神仙呢?

闻一多对神仙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对比,从青铜器铭文和《诗》的记载入手,发现古人普遍可接受缓慢衰老却不接受死亡这一现象,“既然死可缓而老不可却,那就宁老而勿速死”,用现代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但在齐地是一个例外,存在难老的思想,“难老”也就是人可以很长寿,比如老子传言活了三百多岁,这就是“难老”思想的体现。从可接受缓慢衰老到“难老”,人的寿命无限延长了很多,但这并不是神仙起源的源头。

近现代学者大多数认可神仙说出于齐地,一是齐地存在“难老”的思想,二是齐地地处海滨,海上岛屿及蜃气都是刺激幻想的对象。

但真的是这样吗《七子之歌》的作者就是闻一多,你可能会哦一声,闻一多对此种说法进行了反驳,齐地并非神仙的发祥地,海与神仙也并无因果关系。

从齐地的种族源头入手,齐地姓姜,和姜戎(部落)是同种,而姜戎是属于原始夏部落的分支,夏部落与早期的殷部落(商)战争中失败后分成了几支,比如西南的苗族、北方的羌族(周)等,而姜戎属于夏部落未被殷部落同化的一支。因为有共同的先族,共同的文化,由此推理出齐地的不死思想来自古代羌族的居住地。

今天的甘肃、新疆一代是古代羌族的居住地,而在这里存在很多不死之野、不死山、不死树、不死药等不死传说,齐人的不死观念起源就在这里。

古代羌族实行火葬,火葬代表的不死,人死后灵魂得到了释放,而灵魂释放的方式就是肉体火葬,后来这一思想在齐地衍生出了肉身和灵魂不死。

所谓神仙者,实即因灵魂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而产生出来的想象或者半想象的人物。由此而推断出神仙说的思想并非是齐地,而是在西方也就是昆仑。

在西方(昆仑)的观念中,人能升天,则与神一样,长生万能《七子之歌》的作者就是闻一多,你可能会哦一声,享尽一切快乐。仙即神仙,神仙乃是远古宗教的一种理想,凡事肉体能死,死而能毁的人,灵魂便能升天成仙,仙在最初并不是一种特殊的人,只是人生活中的一个理想阶段。神仙思想的产生,是人的基本欲望的无限度伸张。

成仙的方法呢则由最初的火葬灵魂升天盐衍生出了两个派别,一类是用符咒祠蘸一类的感召术,称为感召派,另一类呢则是比感召派别更高级的服食派。

采用避谷法排祛身体的浊物,使得人的肉身得到净化,其后灵魂和肉身一起升华成仙。感召派和服食派在后世进一步得到的衍变,从感召派衍生出来的各种修仙玄学,服食派衍生出来仙丹灵药,服食可长生不老。

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_读《中国神话传说》有感_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感悟

龙凤屋脊

龙凤说——远古物种的顶峰

龙和凤自唐以后被神话了,龙和凤成了权利、地位的代表,此外,它们也是神话中的存在,拥有神鬼莫测的法力,是神仙的象征。但是远古时期的龙凤是什么呢?

龙与凤的传说历史漫长无比,远古的龙和凤与现代的龙凤还是有区别的。

闻一多说,就最早意义说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而龙呢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图腾是什么?图腾是原始部落的象征、崇拜物种,图腾有动物、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是常见的图腾还是动物居多。

在部落间的一些神话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图腾是一种动物,这个部落不仅崇拜此图腾,还认为这个动物是他们的始祖,因此有了“祖先图腾”的说法。华民民族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源头就是“祖先图腾”。

龙和凤是众多图腾中最复杂的两种,那么作为图腾的龙和凤具体长什么样呢?

图腾中的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凤“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龙和凤是多种动物的杂糅体。

存在真正的龙和凤吗?作为图腾的龙是一种虚拟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到一起的综合体,因部落兼并而产生的混合图腾。

在部落战争中,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混合图腾中能看到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比如龙,其主体是蛇,也就是说蛇在远古是最强大的单一图腾之一,在最后的部落战争中兼并了其他部落图腾的特征,部落战争结束后一种全新的图腾生物诞生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龙和凤的形象。

龙和凤的主体也许并不突出,但是杂糅了其他图腾后的他们却站在了远古物种的顶端。

读《中国神话传说》有感_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感_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感悟

总结:

郭璞在《注山海经序》写道: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物体本身本没有什么怪异的,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就感到物种怪异了,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是如此,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如此,一切皆有可能,不能我们不知道,就可以认定不存在。

《神话与诗》虽是一部学术著作,其中也存在偏见部分,但是这本书严密的推理和考据让远古的神话和历史变得有趣起来,打开了我们思想的翅膀,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无论神话与诗是真还是假,无须辩解,存在即合理。

TAGS: 闻一多 七子之歌 文化 神话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