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 > 陵墓建筑
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差别究竟源于什么?
2023-12-13

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差别究竟源于什么?

提到墓地,除了那本著名的盗墓笔记之外,不得不提的一定是汉墓了。两汉时期,墓葬获得了较大发展,墓地祭祀设施和遗存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汉墓数量巨大,分布也十分的广泛,数量超过万座。

东汉时期,墓地建筑空前繁荣兴盛,在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的文化思想影响之下,墓地建筑有着比较成熟的建筑理念。

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

通过资料研究可以发现,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主要可以分为院落式墓地建筑和简易单体墓地建筑两大类,前者属于较为高级的墓地建筑,后者则是中小型的墓地建筑。那么为何在这个时期的墓地建筑会有这两种建筑方向,其差别究竟源于什么呢?

一、东汉墓地建筑的两种传统建筑

1、院落式墓地建筑

院落式的建筑是中国古代比较典型的建筑布局,在平面的设计布局上,以一个轴线为中心采用对称的方式,比较重要的古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坟地建造图,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一般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

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差别究竟源于什么?,在东汉的墓地建筑中,较为高级的院落式墓地建筑的设计来源就是当时的居所建筑形式。

由于院落式墓地占地面积大,有些更为高级的院落式墓地诸如皇陵,在空间结构的设计上比较规整,所需建设的时间较长,不难推断出这种墓地的主人生前身份地位都很高,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地位级别底下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拥有这种高级的墓地的。

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_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

2、简易单体墓地建筑

简易单体墓地建筑听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建筑结构是比较单一的,不像院落式的墓地建筑占地那么广大,建造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在当时更符合一些身份地位没那么高的下层民众。由于当时东汉的经济比较繁荣,民众的生活水平较高,所以这种简易单体的墓地还是比较常见的。

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

二、东汉时期是墓地建筑的重要发展时期

1、古代墓葬发展重要时期

汉代是古代墓葬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墓葬有关的内容均获得较大发展。墓外设施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内容日渐丰富,而其中较为重要的为墓地祭祀设施。

帝王陵墓的墓地祭祀设施在西汉时期有陵庙、寝园及相关设施等,东汉时期则为寝殿及其他设施,陵庙或祠庙基本不见,体现出相应的时代特点及与身份地位相符的特殊性和等级性。

汉代列侯与中小型墓葬所属墓地也有祭祀设施,但与帝王陵墓不同,基本为祠堂或其他设施,以祠堂最为常见。就祠堂而言,体现出较多与墓祭有关的内容,同时还折射出相应的社会内涵。

相较于祠堂,汉代列侯与中小型墓葬所属墓地还有其他祭祀设施,设施的具体内容、数量、分布区域、时代延续性等有明显差异,一些还具有较突出的特殊性.

但这些设施能够与祠堂相互补充,综合反映出汉代列侯与中小型墓葬墓地祭祀的多样性,体现出汉代墓祭的发展、影响及其相关内容与内涵等。

建造坟墓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_坟地建造图

2、当时的居民住所建筑影响墓地的结构

在汉代社会,事死如生,墓葬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的的反映,得尤为明显。东汉诸侯王墓基本为前后室,墓道或雨道两侧有耳室。这些墓葬室的顶部复杂多样,虽然有墓葬建设的需要,但其反映的应是王宫各室顶的构造。

相比较而言坟地建造图,中小型墓形制简单,仅一些规模较大的东汉墓可以看出当时居室布局的影子,即前后室布局,或带有耳室,如十里铺汉墓等。

汉代一般居民多是一堂二室,布局多为一字形,一些非居住的建筑可能还存在两面坡顶等。东汉墓出土的陶楼则较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地区部分地主或贵族的居住情况,虽规模较小,但布局紧凑,体现出徐州汉代庭院的建筑风格。

在一些中型墓葬的封土之外常发现有建筑残件,其中当不乏有建筑者居住的遗留,但遗留的大量瓦当,特别是文字瓦当,说明有些墓葬的地表是有祭祀等建筑存在的可能。

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_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

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

三、为何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差别那么大

1、政治上封国特色,体现中央集权

东汉在建国之初致力于恢复政治、经济秩序,并未急于大肆分封。这时从墓葬形制看,多为砖室,少量石室,画像石墓开始大量流行,这是东汉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等统一的体现。

墓葬等级普遍较低,规模较多数墓葬要大,但与一些较大规模的石室墓或砖石混筑墓相比,差别较小。另外,也有些豪强地图和中下层官吏使用诸侯王、贵族的某些葬制,而一些身份、等级较高贵族的墓葬形制和规模已与一些普通墓葬基本无异。

这是因为东汉时期诸侯国形同郡县,诸侯王除沿袭宗法封子食邑之外已基本无其他权力,逐渐演变为地方食封贵族的政治事实。

我们可通过墓葬简略描述汉代政治是在封建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前提下,诸侯国与地方地主阶级共同的发展史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差别究竟源于什么?,是诸侯国权力不断削弱和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加强的过程,是地主、农民两对立阶级间剥削和被剥削关系日益封建化的体现。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特点,并在墓葬中有所体现。这是东汉时期的墓地建筑有院落式墓地建筑和简易单体墓地建筑这两大种类的重要原因之一。

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_建造坟墓

2、经济上繁荣发展,等级差别明显

墓葬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墓葬的修建、陪葬品的制作及死者入土埋葬等无不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墓葬也较为全面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

汉代等级森严,诸侯王、贵族、官吏、地主、平民等都可能占有一定的土地,但具体的占有量差别较大。随着中央集权加强,诸侯王地位下降,反映在墓葬上是诸多特权如陪葬兵马俑等被取消。

这种政治形势为官僚、豪强地主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分化加速。诸侯王和贵族们形成势力更大的地方官僚地主集团,他们依旧是众多墓葬中等级最高。东汉墓墓主身份既有诸侯王、贵族、官吏、地主,也有一般平民、守业者等。除诸侯王、贵族、官吏、地土外,其余的均是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的直接劳动者。

物质生活面貌是衡量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标尺之一,其演变和递进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不同等级的墓葬所反映的物质生活面貌不同,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上。汉墓种类较多,等级差别较大坟地建造图,不同等级的墓葬体现出不同的物质生活面貌。

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_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

3、文化上祭祀传统,传统礼制影响

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

战国到西汉早期,民间墓地祭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传统,以宗庙为主,进入东汉,下层社会开始兴起修建墓地建筑之风。

西汉中晚期一直到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大族一方面受到整个社会习俗的影响进行墓地祭祀,另一方面他们还把上冢聚会作为团结宗族凝聚力量的一种途径,使得墓地建筑的兴建和墓地祭祀的活动更加兴盛。

虽然上层社会中的陵寝在此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崇高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宗庙制度的完全抹杀。对宗庙的祭祀依然放在上陵前面。祭祀和崇敬的对象仍然是神主,而非直接面对地下的墓主。

这种祭祀思想主体还是对宗庙祭祀传统的延续,因而,东汉上层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礼制的束缚,虽然受到民间祭祀传统的影响进行了上陵礼的改革,但从高等级墓地建筑的建制来看,它们的祭祀思想和形式还是更多地沿用了宗庙祭祀传统,只不过已经烙上了民间传统的烙印。

院落式高等级墓地结构复杂,整体的结构是一种祭祀的场所,且祭祀的对象并非是墓主,而是专门的祭祀对象,这与宗教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而另一种结构简单与墓葬融为一体的墓前建筑,从它的结构来看,祭祀的对象就是墓主而非特定的祭祀对象了。这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阶级制度,通过墓地的设置看出墓主的地位区别。

坟地建造图_建造坟墓_建造坟墓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东汉两种墓地建筑在祭祀设施除祠堂与配套设施外,还有许多相关设施,这反映出汉代墓外祭祀设施的多样性,体现出汉代墓祭的发展、影响及其内容、内涵等。

两种不同的墓地建筑结构的背后,也蕴藏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因素,当时的封建主义背景之下的社会发展,阶级差距,深入在人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传统,通过已逝者之居所,也可以深刻的体现出来。

汉墓包含的内容很多,反映社会的方式是多层面的,内容也较繁杂。在汉代大一统文化形成发展的氛围下,东汉墓地建筑与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体现出其文化是在对前代文化继承、吸收的基础上,经过淘汰、整合及不断融合、创新而形成的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汉文化特质的文化。

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物质生活、丧葬及其他诸类文化,并具有封国性、不平衡性和趋同性的特征。

TAGS: 墓地 祭祀 东汉 墓葬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