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 中医
南宋医家陈言:口味异常是人的主观感觉
2023-07-30

南宋医家陈言:口味异常是人的主观感觉

口味是人的主观感觉,口味异常是脏腑病变的局部表现。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口病证治》中说:“夫口,乃一身之都门,出入荣养之要道,节宣微爽,病必生焉。故热则苦,寒则咸,宿食则酸,烦躁则涩,虚则淡,疸则甘。”临床上以口味异常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并不鲜见,现将笔者诊治经验总结如下。

口酸

口酸主要与肝胆脾胃相关。

唐代医学家王冰曰:“凡物之味酸者,皆木气之所生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谈道:“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张氏医通·七窍门下》曰:“肝热则口酸……口酸,肝胆实热也。”

肝之味也为酸,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泛吐酸水则致口酸,也有因湿热上壅所致者,还有因饮食积滞不下,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所致者,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夫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

此外,治疗食面食类泛酸者,常加薏苡仁、山药、茯苓;肉食类或饮酒后泛酸者,常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浙贝母;治疗肝胃郁热或肝气乘脾者,常合左金丸。

口苦

口苦多与肝胆郁热有关,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胆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痿论篇》亦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记载。

笔者认为,苦五行属火,苦为心之味,口苦不仅与肝胆火热有关,也与心火上炎密不可分。如王冰曰:“凡物之味苦者,皆火气之所生。”《张氏医通·七窍门下》亦有“心热则口苦”之论。

口甘

口甘《内经》又称为脾瘅,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口腻的中医辨证论治,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温热经纬》说:“舌上白苔黏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味也,为脾瘅病。”

口甘的病位主要在脾胃,多因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虚湿滞,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蕴结于脾胃,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所致。也有少数属痰热壅结胃肠所引起者。《素问·奇病论》提出口甘应“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即佩兰。《温热经纬》也指出“当用省头草(即佩兰叶),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

中医辨证治疗口黏腻_中医辨证论治口臭_口腻的中医辨证论治

口辣

口辣是指口中有辛辣感或舌体有麻辣感,如食辣椒样感觉。《灵枢·五味》曰:“谷味辛,先走肺。”本病常由肺胃热盛引起,舌为胃之外候,胃火上炎,则舌有火辣样感觉。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肺胃热盛,循经上炎,火热炽盛,熏蒸口舌,则出现口中辣味。也有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气上炎所致口辣者。

口咸

咸为肾之味,多数医家认为口咸由“肾液上乘”所致,其病机为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则肾中咸水上泛;或肾阴亏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也有脾虚湿盛引起者,如《血证论·口舌》曰:“口咸是脾湿,润下作咸,脾不化水,故咸也。”

中医辨证论治口臭_中医辨证治疗口黏腻_口腻的中医辨证论治

口黏

口黏是指口中黏腻不爽,甚则食不知味,概因外湿侵袭人体,或恣食生冷,湿浊中阻,郁久化热,浊邪上犯引起,其病位在脾胃肝胆。口黏多为湿热所致,如《温热经纬》称“如口中自觉黏腻,则湿渐化热”。

口淡

口淡是指口中对食物不知味道,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不舒南宋医家陈言:口味异常是人的主观感觉,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水湿停滞所引起。也有因脾胃阳虚,中焦虚寒,纳运失司引起者。

口腻的中医辨证论治_中医辨证论治口臭_中医辨证治疗口黏腻

口臭

口臭的常见病机为胃热壅盛,湿热中阻和宿食化热。《温热经纬》曰:“口中臭气口腻的中医辨证论治,令人难近,使非毒火熏蒸于内,何以口秽喷人乃尔耶。”

口涩

口涩是指口中感知如食酸梅之涩味,常见于老年人、素体阴虚之人。多因热病伤阴,或内热素盛,或久患夙疾、化火伤阴,或因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剂等因素,导致胃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故口涩。

总之,口味异常虽然出现在局部,但是与整体五脏六腑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宋医家陈言:口味异常是人的主观感觉,治疗局部病变时,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治疗,而是要从整体辨治,只有把整体的辨治和局部的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口酸、口苦、口甘、口辣、口臭等口味异常症状主要与脾胃、肝胆、肾相关,辨证时要着重于寒热、阴阳、虚实。高脂饮食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饮食积滞,酿生湿热;长期饮酒或嗜食辛辣则易损伤肝胃,导致肝胃郁热,胃失和降;情志不遂,郁郁不乐,气机升降失常,肝气失于疏泄,则土壅木郁,以上这些因素均容易导致各种口味异常。故平时应少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节制饮酒,调畅情志口腻的中医辨证论治,遇事乐观,性格开朗,从而避免各种口味异常的发生。

TAGS: 口味 所致 脾胃 局部 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