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汉语 > 说文解字
汉字形义溯源(143)授受不亲——谈“受”与“授”
2024-03-26

汉字形义溯源(143)授受不亲——谈“受”与“授”

汉字形义溯源

(143)

授受不亲——谈“受”与“授”

(上)

朱英贵

“授受不亲”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亲手传递接受东西,这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吗?”孟子说:“是社会行为规范。”

上述引文当中的“授”是传递的意思,“受”是接受的意思。其实,“受”字是“授”字的初文,其构字理据本身就含有传递和接受双重意思,而“授”字是后起字,专门承担了初文“受”字的传递或给予的含义,而让初文“受”字专心负责接受、承受的职能。本文就来谈谈“受”与“授”这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字。

解文是什么意思_说文字解的介绍_受 说文解字

一、“受”字与“授”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受”字是“授”字的初文,既有传授之意,又有接受之意,其中传授之意当为它的初始义,接受之义应该是它的直接引申义。之所以这样认识,理由有二:一是事物之间的授受必先有传递后有接纳;二是根据汉字古今字的规律,往往都是在初文产生了一些引申意义之后,再用添加形旁的手段为它的造字本义创造新的后起字,以便于保护或强调它的初始义。“受”、“授”二字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受”字为初文,“授”字是在“受”字基础上添加表意偏旁“手”(扌)构造的后起字。“授”字一经产生,就以表示传授义为其基本义;而在“授”字承担了初文的基本义之后,“受”字便在以接受义为主的各种引申义中发挥作用。

以上便是“受”、“授”二字的形义关系,那么,作为初文的“受”字它的构字理据又是如何呢?

《説文解字》卷四?部:“受,相付也。从?,舟省声。”

【注】引文中的“?”代表一个电脑不能够显示的字汉字形义溯源(143)授受不亲——谈“受”与“授”,这个字读biào,它的字形上部是“爪”下部是“又”,相当于“受”字省去了中间的“冖”,以下文中凡出现这个字都用红色的“?”来指代。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是:“受”,就是将其交付出去或交付给我的意思(“相”字有动作由一方发出而有一定对象的意思,例如相烦,相问,相信等,并非互相之意)。它的字形采用“?”(读biào)作为表意偏旁,采用有所省略的“舟”字作为表音的声旁。

可见,《说文》认为“受”是一个省声的形声字,其中从“?”的两手之间有一个“冂”形符号(古文字)或者“冖”形符号(今文字),那是一个用作表音偏旁的有所省略的“舟”字。其实,这个“冂”形符号或者“冖”形符号也是一个表意构件,“受”字本是一个会意字,并非是什么形声字。关于这个“冂”形符号或者“冖”形符号又是什么意思,真的就是“舟”吗?这将在下文详加讨论。

受 说文解字_解文是什么意思_说文字解的介绍

那么,作为“受”字的表意偏旁“?”又是什么意思呢?许慎没说。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许说“相付也”做了一点补充解释:

“?者自此言,受者自彼言,其为相付一也。”

段注的大致意思为:“?”的意思是针对在此处的动作而言,那可能就是上边一只手(爪)汉字形义溯源(143)授受不亲——谈“受”与“授”,下边一只手(又)在此传递之意;而“受”的意思是针对在彼处的动作而言,那可能就是将两手之间的东西交接之意,因此“?”与“受”相付的意思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根据《说文》的解释,“受”字的造字本义就是“相付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传递。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受”字的构字理据如何呢?两手之间所传递的东西究竟为何物呢?学界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参见下图“受”字的甲骨文形体):

说文字解的介绍_受 说文解字_解文是什么意思

“受”(授)字的甲骨文形体

一种看法认为,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受”字两手之间所传递之物为“舟”。杨树达在《卜辞琐记》中说:“卜辞受字从二又,从舟,盖象甲以一手授舟,乙以一手受之,故字兼授受二义。”(见该书第19页)许梿在《读书文记》中说:“汉简古《尚书》受,从受从舟,舟如《周礼·司尊》‘皆有舟’之舟。”

从“受”字的甲骨文形体来看,“受”字由三个构件组成,上部是一只朝下的覆手(爪),下部是一只朝上的侧手(又),在这两只手之间的一个构件很像是甲骨文的“舟”,因此这种说法应该不无道理,更何况《说文解字》也是认为“受”字的构件含有“舟”字,只不过许慎认为它是有所省略的“舟”,只是标音的声旁而已。

然而这种看法似乎有一点令人不解,那就是“舟”即便是再小的小船独木舟,也不至于成为两手之间的传递之物,何以会如杨树达所言“象甲以一手授舟,乙以一手受之”呢?对此也有为其作辩解的:说是可能是表示用船在两岸间运送,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东西;或者说是上部的“爫”(爪)为船中人之手,将湖中打捞的鱼递给岸上的人,下部的“又”是岸上的人的手,接持船上人给的鱼。这些解释都是很牵强的,因为造字之初是不会采用如此精细的构字理据的。更何况,既然“受”字的甲骨文字形十分丰富,那就说明它在当时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社会活动用字,卜辞中不会多次表述一个简单的传递动作或行为。殷墟卜辞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甲辰卜,爭貞:我伐馬方,帝?我又。一月。(《甲骨文合集》6664正)

所謂“帝?我又”的大概意思应该是指天帝授予我用手(又)接受。可见天帝与先人之间传递的应该是贞卜得到的某种旨意,绝不会是“舟”。

受 说文解字_解文是什么意思_说文字解的介绍

那么,“受”字两手之间的所谓“舟”的构件究为何意?其实前文所引许梿《读书文记》“舟如《周礼·司尊》‘皆有舟’之舟”一句或能为我们透漏其中的蛛丝马迹。

“皆有舟”之语见《周礼·春官宗伯·郁人/典瑞》言盛祭器之“舟”云:

“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四时之闲祀、追享、朝享受 说文解字,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宗庙)春季举行祠祭,夏季举行榆祭,行裸礼用鸡彝、鸟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牺尊,行醑礼用两象尊,(春祠和夏禴)都设有酒樽,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秋季举行尝祭,冬季举行熏祭,行裸礼用稼彝、黄彝,都有托盘;行酯礼用两著尊,行馈食礼用两壶尊,(秋尝和冬蒸)都设有酒樽,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凡四季之间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行裸礼用虎彝、蛙彝,都有托盘。

上面的引文中“皆有舟”三现,与之对应的还有“皆有罍”两现,“罍”(读作léi)是殷商时代的一种酒尊,跟上文中的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蜼彝等彝类器物都是重要的祭器。而“舟”则为承托尊彝的承盘,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而甲骨文的“盘”字初文本作“凡”,“凡”字的形体跟“舟”字又十分接近,故“凡”(盘)“舟”二字易混用,“盘”字从舟(本当从凡)即是明证,下图为“凡”字的甲骨文形体:

解文是什么意思_受 说文解字_说文字解的介绍

“凡”字的甲骨文形体

据此可知,“受”字所从之“舟”也许并非小船,而是上古时代祭祀的时候承托尊彝一类祭器的盘子。那么,解析“受”字的构字理据也不应受“争”字上下两只手争夺一物意思的干扰受 说文解字受 说文解字,而要将“受”字的上下两只手(“爫”与“又”)看作是一个人的一双手,其构字理据为:祭祀的时候行祭者端着承载尊彝类酒器的托盘请神灵享用酒饮并请神灵受用。因而,“受”字的造字本义也就几乎同时具有授予与接受两种含义,当然,如果细致区分这两种意义的先后,则当为“授予”在前,“接受”在后。

下面再来看看“受”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说文字解的介绍_受 说文解字_解文是什么意思

“受”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受”字的古文字形体由甲骨文字形演变而来,金文与小篆都与初文形态一脉相承,只是小篆字形将中间的盘(凡)形符号简化为“冂”形构件,并且更加规范化与线条化了。小篆形体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又进一步将“冂”形构件规范为“冖”形构件,这便是现代汉字的“受”字。

再来看看“授”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说文字解的介绍_受 说文解字_解文是什么意思

“授”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授”字的甲骨文与金文形体跟“受”字是同一个字,后来到了小篆产生了字形分化,在“受”字左侧又添加了表意偏旁“手”(扌),构成后起字“授”,专门用来表示“受”字的初文本义。

《説文解字》卷十二手部:“授,予也。从手从受,受亦声。”

根据许慎的解释:“授”,就是给予的意思(予也)。它的字形采用“手”和“受”作为表意偏旁会合成意(从手从受),同时“受”也兼作标音的声旁。可见“授”字是个会意兼形声的“亦声字”。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TAGS: 汉字演变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