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汉语 > 书法字词
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具有浓厚的金石味
2024-01-16

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具有浓厚的金石味

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以书法著称于世。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自成一家,行草书尤为一代之冠。人称其篆书用笔遒劲,貌似古藤,古朴典雅;隶书运笔浑圆,婉和韵雅,古拙朴厚,具有浓厚的金石味……世人称其是“晚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

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_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的草书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何绍基草书作品,舅父开其蒙,奠定学业。八岁随伺父母入都,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藏书家。十八岁应京兆试,取誊录。二十岁读《说文》、写篆字,拜孙镜塘、阮元、程恩泽、张掖名流为师,奋发读书,为日后在学问和书法上取得的成就打下基础。

他三十一岁取优贡生,三十八岁举乡试第一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四十一岁起,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四十六岁使黔,五十四岁简放四川学政,五十七岁时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官调职。遂辞去官职,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后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物书院。

讲学之余,尽游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处,留下许多诗句。4年后,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达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同治十二年七月,忽患痢疾,终老于苏州省寓,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使黔草自 序》、《与汪菊士论诗》)。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不名一体,随境触发,较为真挚为“宋诗派”重要倡导者之一。

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他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何绍基的草书_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

颤笔是何绍基在其书法中运用较多的笔法之一,是何绍基在碑学书风大背景下,对于线质审美的主动追求。为了表达“生拙”、“迟涩”的“金石味”,何绍基选择通过“颤笔”来表现,以不同于其他碑派书家,体现其不俗的艺术追求。

颤笔亦称为战笔、抖笔,是毛笔在行进的过程中,通过对笔锋的顿挫、提转而产生,使点画呈现出一种涩势,强化线条的质感和力感,以取得线条遒劲的效果。清代碑学大兴以后,出于对传统帖学的反抗,碑派书法以对线条金石气的追求取代之前对书卷气的追求。金石气所彰显的是一种苍茫、浑厚、朴拙的艺术风格。

对于临碑,何绍基力主从篆分入手,追溯本源,反对书学刻帖,他曾说:宋人书格之坏,全由阁帖坏之……荐山有志学书,余劝其多看篆分古刻,追溯本原。周金汉石上的篆隶书法,由于长时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不经意加工产生的石花、泐痕,模糊斑驳给予了拓片苍莽、浑噩的金石气之美。

何绍基作为清代碑学代表人物,其在篆、隶、楷、行诸体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从何绍基的不同时期、不同字体都可以发现其对于颤笔笔法的运用,特别是以咸丰五年因“陈时务十二事”被免去学政职务,潜心书艺为界限,越到后期,颤笔使用越多。

何绍基通过顿挫、提转书写颤笔,体现了斑驳、生拙的金石气。其中,顿挫用笔使线条呈现不规律的锯齿状,滞涩感极强,感觉行笔的阻力巨大,金石气息浓厚。提转用笔书写的线呈现规律性的波动何绍基草书作品,行笔的阻力较小,线条的流畅感较强。

何绍基的颤笔笔法丰富了书法线条。在何氏之前,一些书家临习篆书的方法主要是描摹画形,不注重书写性和节奏感,类似于『二李』一路的秦篆写法,用笔单调。邓石如对于恢复篆隶古法是具有开创之功的,他强调线条中段的中实饱满,逆锋铺毫,万毫齐力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具有浓厚的金石味,线条具有书写性和节奏韵律。何绍基则看到了篆隶线条的苍茫斑驳,强调运笔的跌宕起伏,以颤笔出之,增加了碑派笔法的丰富性。后人如曾熙、李瑞清、康有为、张大千、胡小石等均直接或间接从何氏颤笔受到启发,在书写中加以运用。

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_何绍基的草书

何绍基书法四体皆工,大小兼能,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何绍基学颜、学欧,后研习北碑、篆隶,用篆分笔法写行、楷。他找到了碑、帖相通的切入点,从而突破了碑、帖界限。他使用特殊的执笔法——回腕法,充分发挥羊毫毛笔和生宣的特性何绍基草书作品,又加入一些绘画的用笔技法,使其作品既有北碑的余石气,又有帖的潇洒流畅。

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_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的草书

《隶书轴》

笔力浑厚。前人形容其字如屈铁枯藤,此幅得以见之,而结字纵横欹斜,从容又出於绳墨之外。

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_何绍基的草书

《七言》

此作在颜字的格局中注重线条的凝涩和拙朴,用笔以圆笔为主,间以方、侧,以求巧变,同时兼融北碑书法朴拙的特点,笔画婉通回转,刚柔相济,个性鲜明。

何绍基的草书_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师古而不泥古,临作用笔多存己意。玩其笔墨,用笔圆劲遒婉,入木三分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具有浓厚的金石味,力透纸背。笔势如行云流水,纤细处似绵里藏针。

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_何绍基的草书_何绍基草书作品

《庾信镜台》条屏

将金文笔意融于其中,体势却为小篆,甚至时有汉隶之态。线条多为粗细匀一,每笔皆保持“人锋中正”,而显遒劲圆润。但如“横”“云”“年”等字,一笔之内粗细变化甚大,与匀一者交相呼应,使作品更为生动,也倍增古穆金石之气。

何绍基草书作品_何绍基的草书_何绍基草书书法欣赏

结语:

何绍基长时间浸淫于金石拓本,以一个书家的敏锐性,何氏不可能不从中体会拓本书法的笔

法、结字、章法,进而融会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篆籀金文、摩崖石刻颤动的笔画特征予何绍基很多启示和灵感,对何绍基的笔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何绍基采用的独特的腕执笔法,辅之以长锋羊毫、生宣纸,更容易书写震颤的线条。这些原因也是何氏主动追求的结果,前人多有论述。

——END

让我们静下心来,向大师学习艺术生活和人生态度。记得关注我的百家号:俊东说画

TAGS: 书法 线条 清代 书写 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