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法家
春秋战国:穆公与秦公的弊政力主改革
2023-05-07

春秋战国:穆公与秦公的弊政力主改革

法家思想介绍 第7组_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_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

文:张涌泉 读史开眼界 特约作家

自平王东迁,周室衰微,中国进入了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五霸争雄,尊王攘夷,周天子保留了最后的一块遮羞布。但是随着礼崩乐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并起,相互杀伐,进入了变革融合的大争之世。

结束这个动荡时代的是一个来自西边的部族,从弱到强,由一个给天子放马养马的落后部落最终完成天下一统。可以看出其骨子里有着不屈拼搏和尚武好战的精神信仰。秦的发展史和周王朝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来自西北边地僻处一隅最后却能完成大一统。而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漫长过程。从春秋时代的穆公称霸到战国初期的屡战屡败,最后奋六世之余烈完成致命一击。秦国又是如何能够在七雄争霸连年混战的局面下脱颖而出的呢。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_法家思想介绍 第7组_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

公元前424年,一个流亡魏国多年的赢氏公子在老氏族的拥戴下登上了秦国君位。他总结了前几代秦公的弊政力主改革,誓要收复河西。恢复穆公霸业,这位国君就是秦献公嬴师隰。他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却给秦孝公赢渠梁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孝公继位后,继承了先君奋发图强的遗志春秋战国:穆公与秦公的弊政力主改革,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局面又如何呢。献公时期连年苦战春秋战国:穆公与秦公的弊政力主改革,而结果却是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国就像一只待宰羔羊,砧板鱼肉般摆在山东六国面前。当时的霸主魏国甚至联合五国欲图分秦,赢氏部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孝公无奈的向东方发出了求贤令。而正是这篇号称五百年一出的雄文神奇般的帮助了秦国起死回生。一个在魏国很不得志中庶子卫鞅被求贤令深深的吸引。他从文中读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雄心壮志。也感悟到了孝公胸襟似海的伟大家国担当。毅然奔赴了当时最贫弱的秦国。去完成自己的丰功伟业。这个战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走上了历史前台。

法家思想介绍 第7组_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_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

随同卫鞅一起来到秦国的还有其所推崇的法家思想。春秋以来学术昌盛,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说客策士游走于列强之间,纵横于庙堂之上,给这个时代划上了流光溢彩的浓重一笔。卫鞅与孝公畅谈了三天三夜,惺惺相惜,发出了君为青山,我为松柏的豪言壮语,彼此从对方那里找到了各自实现其抱负的灵丹妙药。正是这个布衣士子死不旋踵般的强力变革,甚至最后白衣赴难,为其思想完成了殉道。而在他力挽狂澜的推动下秦国正式开启了变法图强之路,直至其横扫六合,吞没八荒。历代秦王也相继延续,将法家思想深深的植入到了这个邦国的灵魂之中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由弱变强直至其灰飞烟灭也未曾改变。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_法家思想介绍 第7组_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

可以说秦帝国的霸业来自法家,而其二世而亡的结局同样也是法家治国的必然结果。法家思想的核心是以法治国,法律绝对,法自君出,法不避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守法。在孝公时代甚至统一前的秦国都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老秦人轻家国重乡土,虽然民风彪悍,但是私斗成风,为了领主领地甚至能发生大规模的械斗,死伤无数,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法家思想的确立让秦人惧法畏法,大大加强的国家的凝聚力,而商鞅的军功授爵,奖励耕战更使其国力一跃成为了当时的超级大国。面对守旧的东方六国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一统天下自然水到渠成。六国相继灭亡后,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屹立在了东方大地。

法家思想介绍 第7组_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中心思想_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

统一初期的国家治理,法家思想又暴露出了其治国的弊端。好大喜功的始皇帝大规模征发民力财力进行庞大的工程建设,法律的不完善这时更加凸显。秦法不采取轻徭薄赋而是继续战时的法不容情,轻罪重罚。肉刑的滥用更是激起民怨沸腾,正如陈涉世家里所写九百人戍渔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试想一下这九百人因天气原因晚到秦始皇为什么采用法家的思想,如果只是罚粮米或是军棍,而不是斩首,他们不至于揭竿而起,和国家机器政府军队相对抗。起义的烽烟立时覆盖了整个帝国,这也是其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汉王朝吸取了秦的教训,建国初期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才有了大汉四百年基业。

归根结底法家思想战时可以富国强兵,和平时期又有明显滞后性。秦帝国的崩塌,可以说是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TAGS: 春秋战国 法家 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