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荀子
荀子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究竟有何深刻寓意?
2024-01-23

荀子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究竟有何深刻寓意?

荀子,字卿,他是儒家三圣之一,也是法家的开山鼻祖,其思想兼百家之所长,是一位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劝学》(《荀子》)_荀子的《劝学篇》_荀子劝学书

我们一提到儒家荀子劝学书,就会想起“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思想,千百年来鲜有学者推崇。其实,荀子的学问,较孟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地位不应在孟子之下。

孟子讲“性善论”,主张君主施仁政,被后世奉为亚圣;而荀子言“性恶论”荀子劝学书,劝学立规矩,却广为后世诟病。

荀子劝学书_荀子的《劝学篇》_《劝学》(《荀子》)

这也反应出一种社会现象,尽管二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讲漂亮话、会包装自己的人,比较受欢迎;而敢讲真话、做实事的人,容易被道德绑架。

今天我们重读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一起来体悟圣人智慧,荀卿以“劝学”为标题,究竟有何深刻寓意?

劝学开篇,君子:学不可以已。圣人站在自身的角度,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紧着他以“青”与“冰”为喻,希望读书人首先能超越自己,再超越圣贤,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荀师对后世读书人的勉励与期望。

荀子的《劝学篇》_《劝学》(《荀子》)_荀子劝学书

第二段步入正题,荀师开始讲学习的重要性,“不登高,不知天之高;不临溪,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言,不知学问之大”,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学习可以提升格局,圣人的胸怀与智慧让人叹服。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这句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与老子道家思想不谋而合,“化道”、“无祸”,荀子的伟大在于,他不拘泥于儒家思想,他采百家学术之所长荀子劝学书,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延伸。

荀师再谈方法论,学习是有方法的,但没有捷径。

一曰:立。学习要立大志,荀子曰:“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立大志成大事,君子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排除万难,有所作为。

《劝学》(《荀子》)_荀子劝学书_荀子的《劝学篇》

二曰:恒。学习要持之以恒,慎始如终方能功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才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养成,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荀子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究竟有何深刻寓意?,才能学有所成。

三曰:一。学习要惟精惟一,君子结于一也,我们要提高专注力,切忌三心二意,学习时要踏踏实实,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这一件事情中去,才可以事半功倍的效果。

《劝学》(《荀子》)_荀子的《劝学篇》_荀子劝学书

四曰:用。学习要身体力行,“君子之学荀子荀子的千古名篇《劝学》,究竟有何深刻寓意?,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孟子就有所提及,用礼法来约束自己行为,用行动验证礼法。

五曰:博。君子要博学而日省,博学从哪里开始?从诵读《诗》《书》《礼》《乐》《春秋》开始,对圣贤的典籍与文章广泛学习,深入的研究与解读,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文章的最后,荀师倡导了一种品格与能力,君子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的德操,有了德操才能内定而外应,人只有养成了强大的定力,才可谓之“全人”。

《劝学》(《荀子》)_荀子的《劝学篇》_荀子劝学书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劝学》这一标题,“劝”主外,是引导,是规矩,是礼法,逐渐演变为法家,“学”主内,是内在,是思想,是行动,逐渐发展为心学。劝学,就是内定而外应,足见荀师的良苦用心。

谭嗣同先生说过: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荀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讲真话又务实的圣人,荀子的智慧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诵读古人名篇,重塑文化自信,新时代的中国人需要效仿先贤,才能继往开来。

TAGS: 荀子 君子 儒家 孟子 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