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荀子
:什么是荀子的天人之分?
2023-12-24

:什么是荀子的天人之分?

什么是荀子的 天人之分?

荀子, 名况, 又名荀卿或孙卿, 战国后期赵国人, 荀子曾到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 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 后到楚国, 作过兰陵令, 晚年在兰陵著书。

他的著作, 后人整理为《荀子》 一书, 全书仿《论语》 体例, 始于《劝学》, 终于《尧问》, 为先秦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其中,《天论》、《礼论》、《解蔽》、《正名》、《性恶》、《非十二子》 等篇是核心篇目。

荀子的天人关系_荀子天人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荀子天人关系主要观点

荀子的天论,坚持天的自然属性, 否认天具有意志和人格,这一点荀子的天人关系, 与老子接近,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 天有自己独立的运行规律,不受人类意愿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他在《天论》 中说:天行有常荀子的天人关系,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夫星之坠, 木之鸣, 是天地之变, 阴阳之化, 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 风雨之不时, 怪星之倘见, 是无世而不尝有之。

星坠、 木鸣, 天地间各种自然现象, 都是阴阳的变化, 人们对奇异的现象感到吃惊是可以的, 但惧怕它就错了。 像日食、 月食、 风雨反季而至, 偶尔见到流星之类, 这些少见的现象, 在任何时代都会有, 并不包含什么特别的意义。

荀子说, 如果国家政治清明、 那么就算真有好多怪异降临, 也不会对社会有任何不好的影响, 反之,如果政治昏暗:什么是荀子的天人之分?, 就算没有任何怪异出现, 社会也不会因此受益:“上明而政平, 则是虽并世起, 无伤也。 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荀子的天人关系, 无益也。”既然如此, 那么祭天求神之类的礼仪活动, 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呢? 并非如此。

荀子说:雩而雨, 何也? 曰: 无何也, 犹不雩而雨也。 日月食而救之, 天旱而雩, 卜

筮然后决大事, 非以为得求也, 以文之也。 故君子以为文, 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文则吉, 以为神则凶也。 举行雨祭, 之后下了雨, 这是这么回事呢? 回答说: 没有什么, 就像不举行雨祭, 而下了雨, 没有任何不同。

荀子天人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荀子天人关系主要观点_荀子的天人关系

人类的一些求神祭祀活动,像救日食、 月食、 天旱求雨雩祭, 占卜求吉凶等, 并不是真的为了求得神示, 而只是一种礼仪文饰。 统治者假借这些文饰的表达, 以产生影响人心的作用, 这是一种统治手段, 也是祭祀本来的目的。 老百姓则不然, 他们以为, 这里面就真的有神谕。 本着实用目的, 将祭祀活动视为文饰, 这就会产生好的结果, 反之, 视为神谕而深信不疑, 那就会产生坏的结果。

荀子天人关系主要观点_荀子的天人关系_荀子天人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天、 人各有自己的界限、 职分, 不相混淆, 天不能代替人类做事, 人也不能代替天的运行, 这就是“天人之分”。 对于天来说,“不为而成, 不求而得, 夫是之谓天职” , 天没有故意的作为, 不为而成, 类似孔子所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 而“风雨博施。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 这叫做“天功” , 对于天职与天功, 人类不能加以干涉, 所谓“虽大, 不加能焉; 虽精, 不加察焉” 。 人有人职, 不能与天争职, 正确的做法是在承认“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 的天职、 天功的基础上, 以“人治” 参与天地之化育, 这才叫“能参” 。

人类的耳目口鼻等形体器官、 喜怒哀乐等情感也都从天功而来, 叫做“天官”,后者为“天情”:什么是荀子的天人之分?, 在人的五官中, 以心为主宰, 心就是五官中的“天君” : “心居中虚, 以治五官, 夫是之谓天君。 ” 这里讲的的天, 都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人的形体、 情感都是从天而来, 是天生自然的。

荀子天人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荀子的天人关系_荀子天人关系主要观点

人的形体、 情感都来自天, 因此, 人的本性也是如此,“性者, 本始朴材也。”“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但人类不能只有耳目声色这些自然之本性, 还要有礼义制度, 社会才能维持秩序, 人自身也只能在秩序中生存, 要用礼来养人之欲, “制礼义以养人之欲。 使欲必不穷乎物, 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

礼乐制度就是“伪”, 伪是人为造成的东西, 属于“人之分”。 人类要“明于天人之分”, 对天人之职不相僭越, 尊重彼此的界限: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 辍行。 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 君子有常体矣。

荀子天人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_荀子的天人关系_荀子天人关系主要观点

人既然有饥而欲饱、 寒而欲暖的欲望, 就要向自然索取, 因此, 荀子主张不但不要畏惧所谓天命, 还要“制天命而用之”: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 孰与应时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 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 愿于物之所以生, 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故错人而思天, 则失万物之情。(《天论》》)

尊崇上天的伟大, 不如人类自己蓄养万物并控制它, 顺从、 歌颂上天, 不如制衡上天为我所用。 坐等四时的变化, 不如应时而指使它, 赞美万物的丰富盛大,不如变化万物以增加它。 羡慕万物而去占有它, 不如治理万物, 不使之有失。 期盼万物多多生长, 不如完成万物, 造成我们想要的。 如果不去主动作为, 而只依靠上天, 就会与万物的本性背离。

荀子“天人之分” 的天论, 包含有“人定胜天” 的思想, 其对天之自然属性的认知接近道家, 对天命的否定态度, 类似墨家, 其冷静的现实主义品格、 积极入世发奋有为的主体精神, 则与《中庸》“参赞天地之化育” 相呼应, 突显出儒家的本色。 因此我们说, 战国末期的荀学, 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TAGS: 万物 荀子 五官 君子 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