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 荀子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荀子的5大知识点总结
2023-07-05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荀子的5大知识点总结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荀子的5大知识点总结,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对战国末期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关于他的5大知识点:

(一)人性论:“化性起伪”的性恶论

荀子关于“性恶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性伪之分”

“伪”与“性”是相对的一个范畴。“性”即是指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和感知能力;“伪”是指人为,是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

2.“性伪之合”

性与伪是区别乃至对立的,但也是联系与统一的。性与伪就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没有素材,就无以加工文饰;而缺乏加工文饰,素材永远是那么原始和不完善。只有素材与加工的结合,“性伪合”,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3.“化性起伪”(即教育的作用)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环境的作用。因而荀子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化性起伪”是环境、教育和人的努力的共同结果。

(2)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能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外铄论

荀子教育学著作_荀子教育家_荀子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荀子的5大知识点总结,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也是选择题常考点。

(三)教育目的:培养大儒

教育应当以大儒为培养目标。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俗儒这类人徒有儒者外表,对古经能背诵却全然不知其用,趋炎附势荀子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人格低下;雅儒虽显得笨拙,但能承认无知,显得坦荡,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是知类通达、博古通今的人,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够以已知推未知,自如地应对从未闻见过的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

(四)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1.“闻见”

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荀子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

2.“知”

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等理想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方法。求“知”的过程方法有两种:一是“兼陈万物而中悬衡”,即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比较;二是“虚壹而静”,即撇开旧见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让已有观念阻碍新知识的获得。

荀子是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_荀子教育学著作_荀子教育家

3.“行”

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在荀况看来,由学思而得到的知识带有假设性的性质,它最终是否切实可靠,唯有通过“行”方能得到验证。

(五)教学原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循序渐进原则;“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的直观性原则。

TAGS: 素材 荀子 自如 感官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