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
列宁把物质看成人的意识之外的辩证法是不一致的
2023-05-13

列宁把物质看成人的意识之外的辩证法是不一致的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一致的,反对把列宁看作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所谓的不一致,主要有四点。

(1)列宁把物质或物质世界看作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就是认识的对象,而马克思则把认识对象看作是依存于人的意识的人化自然。

(2)列宁把辩证法首先看成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创造主观辩证法而不是相反,而马克思则根本不承认自然辩证法,只承认人类社会的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3)列宁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有客观规律的,而马克思则把

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复归。

(4)列宁承认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马克思则不承认反映论,认为意识是实践的产物,而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些观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年的影响更大。但是,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列宁的哲学思想比起马克思来,当然有不少变化,但在根本上他们是一致的。列宁是马克思哲学观点的忠实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下面按上述四点作些论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把物质看成人的意识之外的东西,把物质世界看作认识对象,这在唯物主义者中间本是老生常谈,说不上什么创造,但列宁在实证主义思潮泛滥的条件下,在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有新的突破的时候(主要是放射现象的发现和电子论被证实),对这些问题作了新的考察和论证,捍卫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论断,这是他对唯物主义的新贡献。

列宁的物质定义就是他的新贡献之一。人们一般把列宁的下述论断看作列宁给物质下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实,这类论断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不下五六处,都是说明物质的两个根本特性:(1)不依存于人的感觉,(2)能为感觉所感知。这两个特性有时表述得更为一般:(1)不依存于人的意识列宁把物质看成人的意识之外的辩证法是不一致的,(2)能为意识所反映。

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

这些论断很难说是列宁给物质下的严格的定义,因而不免有可以挑剔之处,例如只谈为感觉所感知,那么,不为感觉所感知的原子、电子是否是物质呢?这在列宁那里当然是有明确回答的,原子、电子是物质,虽然不能为感觉所直接感知,但人们总可以通过感觉的途径来认识它们。

所以,如果把“只通过感觉感知的”改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像列宁在下述论断中所说的:“物质这个概念,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在认识论上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那么,上述毛病就没有了。

又如只谈物质是客观实在,那么,它是不是实体呢?实体这一概念今天已不复为一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所采用,但列宁对它是肯定的,只不过没有明确包括在关于物质定义的那些论断中。经验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阿芬那留斯把推翻实体概念作为他的主要任务之一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认为除质或属性而外,还承认它们的承担者,就是承认某种最后的不变的东西,这种东西实际上是虚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

只有质或属性才是存在着的东西,而质就是感觉。列宁也不承认什么最后的不变的东西,但十分明确坚定地捍卫实体概念。列宁当然不承认什么精神实体,他所说的实体就是物质实体,它是运动、时间空间的承担者、载体,没有无运动、时间空间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时间空间。

感觉、思维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不能脱离它的实体的,列宁把主张只有感觉而无实体的哲学叫作“无头脑的哲学”。因此,如果物质定义中不包含实体的涵义,难免会出现一些毛病。要避免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局限性,但不能抛弃它的根本原则。

如果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论断,而综合考察他的有关论述,那么,列宁关于物质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物质不依存于人的意识,却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存在于意识之外,却能反映在人的意识之内。(2)物质不是旧唯物主义所说的最后的不变的东西,而是属性、关系的承担者、载体,即实体,实体与实体可以彼此独立存在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但属性、关系绝不可以独立于实体而存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

(3)由实体与属性、关系所构成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它的一部分)列宁把物质看成人的意识之外的辩证法是不一致的,就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列宁的这些思想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局限性,从而回答了实证主义的挑战。

在实证主义看来,列宁的这些思想是自相矛盾、难于成立的,因为物质既然不依存于人的意识,它就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反过来,它既然能反映于人的意识之中,它就不能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同理,它既然不是最后的不变的东西,它就不能是属性的承担者,反过来,它既然是属性的承担者,它就一定是某种最后的不变的东西。

但是,在列宁看来,这种非此即彼的逻辑是人为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坚持物质的实体性,即承认物质与物质可以彼此独立,而属性则依附于物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从不同方面反复论证了这些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马赫主义者诬蔑唯物主义承认康德的自在之物,把世界二重化了,指责唯物主义“超越”了感觉,崇拜“物神”,对这些谬论,列宁一一给予驳斥,并用科学事实论证了人正是通过感觉认识了感觉以外的东西。

列宁还论证了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大脑与思维的关系,指出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后者依附于前者,从而实际上阐明了实体概念的重要地位。因此,列宁所论述的这些思想,尽管不是列宁第一个提出来的,然而,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了新的论证,这不能不说是列宁的贡献。

现在的问题是:列宁的这些思想是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思想是毫无疑义的,人们对此没有争议。谈到马克思,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考察。至迟在1848年后,马克思已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了,在这时期他的世界观显然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直接谈到世界、自然界的言论较少,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多从他的历史观中透露出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_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pdf_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想

马克思谈到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时说,“在那里我说明了我的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在这个序言中,他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用后来的话来说,就是社会存在、生产关系不依存于人们的意志、意识,是第一性的,而人们的意志、意识是社会存在、生产关系的反映,是第二性的,这无疑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在直接谈到自然界时,没有这样明确提出唯物主义命题,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还是很明显的。

他在《资本论》中谈到劳动对象时,区别了一般劳动对象、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原料,指出:“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水)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它未经人的协助,就作为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而存在。

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例如从鱼的生活要素即水中分离出来的即捕获的鱼,在原始森林中砍伐的树木,从地下矿藏中开采的矿石。相反,已经被以前的劳动可以说滤过的劳动对象,我们称为原料。

例如,已经开采出来正在洗的矿石。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并非任何劳动对象都是原料。劳动对象只有在它已经通过劳动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是原料。”这就是说,土地和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是完全与人无关的,而原料中则存在着一定成分的人的因素。

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话来说,前者是非人化自然,后者是人化自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在1848年后应该说是很清楚的。

TAGS: 列宁 物质与意识 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