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
杭州市下城区民俗文化可续性传承
2023-05-14

杭州市下城区民俗文化可续性传承

摘 要: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是弘扬中华历史文脉和培育本土特色文化的需要,是进一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本文以杭州市下城区切实加强优秀民俗文化活态保护和有机开发为例,就优秀民俗文化可续性传承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可续性;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渊源历史文化元素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优秀民俗文化,在新常态下获得了新的生存条件,许多珍贵的充满本土特色的优秀民俗文化在面临消亡或流失的窘境中重新获得生机和传承,并成为不同的社区群众对自身居住的社区的精神文化认同和认知。

一、下城区具有民俗文化活动的渊源,在新常态下可续传承

传承民俗欢庆元旦手抄报_传承民俗文化_传承民俗,欢庆元旦演讲稿

(一)下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类型。下城区自古就是商贾繁盛之地。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境西北蕃衍生息。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传承民俗文化,秦始皇设置钱唐县,后东巡至阼湖,即今下城之境北。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废钱唐郡建杭州,后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渐为市廛。盛唐时,杭州以“东南名郡”见称于世。南宋建都后更为繁华,区内的盐桥河、菜市河和大运河运输更为繁忙,武林门外被称为“北关盛市”。元明清以来,区内的东街路、艮山门一更是“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时为杭州丝绸手工业中心。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下城区在繁荣经济、富民强区的同时,注重对众多珍贵的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目前,植根于下城区灯芯巷社区的“钱塘灯会”、孩儿巷社区的张同泰“膏方节”、天水桥的“北关夜市”、天水街道与石桥街道辖区的“武林大鼓”和“杭州美食”等等遗存传承民俗文化,依然光鲜活跃。

(二)下城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新常态下成为文化惠民的新亮点。近年来,下城区潮鸣街道和朝晖街道、文晖街道通过挖掘和引进的方法,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冬至等传统时节,在辖区举办“猜谜语”、“包饺子”、“做汤团”、“皮影戏表演”、“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深受居民喜爱。在杭州南宋御街中山北路段开街之时,下城区举办“北关夜市大堂会”,引进浙江京剧院表演传统京剧《国色天香》,得到市民的好评。位于下城区的杭州景成实验学校根据中国传统的戏剧项目越剧的艺术表现特点,聘请浙江省小百花越剧院老师定期辅导,指定专职教师因地制宜制作校本电子教材、精选折子戏进行排练,一手抓传习和传承,一手抓普及和提高,越剧已成为该学校音乐教学的一个新课标;目前,全校三年级有200余名学生知晓越剧段子,国家级非遗项目越剧已进入景成实验学校的日常教学内容,并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年来杭州市下城区民俗文化可续性传承,浙江省非遗项目单位杭州张同泰国药号,在每年“腊八节”时都要架起两只黄铜大锅,秘制近万份腊八粥送给辖区的市民;其大锅出炉,寓意“年年有余”;而粥里的原料,精选糯米、晚稻米、黑米、葡萄干、红枣、桂圆、莲子、赤豆、花生等,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同时,张同泰在腊八粥中特别添加了薏苡仁、枸杞等中药材,突出老字号药店滋补养生的独特功效,而添加的蜜枣,使年味更具喜气,寓意居民群众来年生活甜蜜,健康平安。

二、优秀民俗文化活态保护机制的形成传承民俗文化,在于可续性传承

优秀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传统文化的象征,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优秀民俗文化活态保护机制的形成,关键在于可续性传承,为此,需要把握以下三个节点:

传承民俗,欢庆元旦演讲稿_传承民俗文化_传承民俗欢庆元旦手抄报

(一)进一步让民俗接地气,民间习俗以民为本。一是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抢救民间历史文化遗存和碎片中,结合区域本土文化的生存环境,还原民俗文化的本源。二是在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中,融入宣传健康的具有下城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类型,让广大社区群众知晓并珍重身边的民俗、传承身边的民俗,自觉自发的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三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社区呈现的不同地域、不同知识层面的外来务工人员等异质化程度较高的特征,以开放的、包容的、兼容的方法,吸收外来的具有优秀民族文化精髓的、且能够在本土生存的民俗文化类型,融入社区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使民俗在民间共生共荣。

(二)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民俗文化生态环境。一是开展本土民俗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包括具有普同性的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活动类型,以及具有特殊性的属于下城本土的优秀民俗文化类型;同时,对普查成果进行科学梳理和公示,让广大社区群众认同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的肌理。二是根据民间传统时节,倡导辖区民间社团组织、文化创意公司、艺术团队执行承办民俗文化活动。三是组建辖区民俗文化专家智库组织,把握民俗文化活动的规律和节点,把握投入和产出的绩效,引导、指导辖区群众开展健康的的民俗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可持续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形成民俗文化活动民间办民众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

(三)进一步把持本源创新形式,民俗文化活动体现时代特色。一是将建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群众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去,利用民俗文化与民同体的特质,把社会公德和品行、优秀家风和家教以新的内容与形式杭州市下城区民俗文化可续性传承,介入生动活泼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中,使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体现时代的创新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和正能量。二是依托辖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在青少年中普及健康的民俗文化知识,因地制宜的开展民俗文化传承活动。三是通过民俗课程进校园、家乡风俗社区调查、民情风俗摄影比赛、民俗文化网络展示等传统的和现代的运作模式,拓展民俗文化的传播力;四是增强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珍惜优秀民俗文化的现实成果,遵循规律,多方合力,构建县(市、区)本级、集镇(街道、乡)及村(社区)网格化民俗文化活态保护机制,让存活在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优秀民俗文化类型,既保持本源的原生态风格又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活力。

TAGS: 民俗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