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人类文化史上不可绕过的一个主题,早期的神话传说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可磨灭。而在先秦文学中,最能体现神话魅力的就是《楚辞》,而《楚辞》中所蕴含的楚文化,也是先秦时期中国大地上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化产物。本文探讨了《楚辞》屈原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并由这些神话形象去了解楚地文化以及楚人的太阳崇拜情结。最后,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讨论《楚辞》中的神话元素所体现出的文化交融现象。
1、屈原作品中的神话元素
《离骚》是《楚辞》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称其为《楚辞》中最知名,流传最广的作品也毫不为过。屈原在他的这篇代表作中,一开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在给了自己一个身份的同时,出现了第一个神话元素“高阳”。高阳氏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字号,虽然根据屈原在《远游》之中关于高阳和颛顼的描述可以推断,屈原时期的高阳和颛顼这两个神话形象并未合二为一,但自秦汉以后,这两个神话形象便合在了一起,是北方大帝。古氏族为了美化自己的世系,都会托祖与天神天帝,而楚人就托祖颛顼,这是楚文化中不可绕开的一个神话形象。“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从这句开始,作者来到了“天上”各省的神话传说,开始为世人展现神的居所。接下来出现了大量的神话元素,如太阳的车夫“羲和”,在极西神树“若木”各省的神话传说,月神“望舒”,风神“飞廉”,洛水女神“宓妃”以及“鷖”、“鸾”、“鸩”等神鸟形象。作者通过大量的神话元素堆积,使得一个上神居住的场所通过一个个神话形象被描绘了出来,从而给人浪漫、缥缈之感,《离骚》正是通过以作者视角上天入地来引出大量神话元素各省的神话传说,从而成就其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
《九歌》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元素,《离骚》中写道“启与兮,夏康娱以自纵”,认为《九歌》是夏启从天上带下来的乐章,而《楚辞》中的《九歌》则是一部用于祭祀的组诗。《九歌》一共十一篇《楚辞》屈原作品中的神话元素所体现出的文化交融现象,前九篇祭神,第十篇《国殇》祭鬼,第十一篇《礼魂》是尾声。前九篇分别祭祀了楚人信仰中至高无上的上神东皇太一、云神云中君、湘水神湘君与湘夫人、掌管人间寿夭的大司命、掌管人间子嗣的少司命太阳神东君、黄河神河伯以及山神山鬼九位神明。中国神话素来被称为“有神无话”,意为神格多而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少,从《九歌》中就可以看出,除了湘君与湘夫人有与之相关的故事,其余的诸神都只有其地位与神格,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不同的一个方面。
《天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神话宝库。屈原在这篇作品中,从远古天地未分问到楚国现状,从天文地理问到历史传说,发问一百七十余次,令人惊叹。开头先写天文,一反人们认知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屈原在《天问》中并没有提到盘古开天地,而是对传说中的宇宙观发出质疑。从开头的“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出自汤谷,次于蒙汜。”、“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几句可以看出藏在神话传说之中的古人的天地宇宙观。接下来《天问》中出现了著名的“鲧禹治水”的传说,这与西方的“诺亚方舟”一样属于洪水神话的范畴。《天问》中的许多神话故事与如今的神话有着不同,比如《天问》中后羿的妻子是纯狐氏之女,女娲也不是补天造人的创世神明,而是一位女天帝等。而之所以称之为神话宝库,《天问》中有大量的神话形象,例如烛龙、虬龙、虺、鲮鱼、鬿、鳌、玄鸟等,使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天问》中关于夏朝时期的故事也多有描写,通过这些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楚辞》屈原作品中的神话元素所体现出的文化交融现象,给先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文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