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 > 庙观建筑
庙修建 (每日一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第36卷
2024-01-21

庙修建 (每日一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第36卷

第36卷 第4期2016年11月 of Hebei for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6 No.4Nov.2016从外八庙的修建过程看清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外八庙泛指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帝在避署山庄北部、东部的山坡、武烈河边修建的 12 座喇嘛寺庙。“根据《钦定理藩院则例》规定:只有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等八处庙宇有定额喇嘛,享受国家饷奉,喇嘛印务处每月造饷银明细表,呈理藩院,从理藩院领取月银” [1]3 。因八座寺庙又在古北口外,故俗称“口外八庙”,后来再简化称为“外八庙”。而本文着重探讨外八庙与清朝民族政策的关系,因此,与民族交往主题并无联系的庙宇暂不加入讨论。所以,本文“外八庙”的指代特别包括 :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须弥福寿之庙等九所庙宇。一、外八庙修建背景的演变过程(一)康熙年间修建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起,康熙帝下令在热河建造了其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溥仁寺”,据《溥仁寺碑文》记载“康熙五十二年,朕六旬诞辰。

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朕祝釐。朕……鉴其悃诚庙修建 (每日一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第36卷,重违所请。” [2]80 再加上来山庄祝寿的蒙古王公 120 余人敬献了 20余万两白银,康熙帝用其中的十万两修建了溥仁寺,而剩余的白银又修建了溥善寺。至于为什么要建立在热河地区庙修建,康熙帝在碑文中解释,他认为热河处于内地与塞外交汇的地方,每年都要到这里暂住避暑,而这时各蒙古部落前来觐见,瞻仰礼拜也将会十分方便。溥仁寺和溥善寺整个修建过程,从修建背景来看,溥仁寺是在众蒙古部落的请求下,康熙帝“鉴其悃诚庙修建 (每日一题)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6年第36卷,重违所请”庙修建,选择了热河这个地区进行修建 ;从经费来源上来看,溥仁寺及溥善寺所用白银皆是蒙古王公敬献所出;从修建过程来看,康熙帝仍在考虑庙宇的修建是否“无关于耕种之荒地”庙修建,是否“陶甓于冶,取材于山”,是否“工用无输挽之劳,金钱无逾侈之费”。从整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帝在修建这两座寺庙时的种种考虑,可能是因为“前无古人”,所以更加慎重,因此,可以说,溥仁寺和溥善寺能够成功修建,蒙古王公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一情况在乾隆年间有了变化。(二)乾隆年间修建乾隆在位 60 年,考虑到论述的方便,以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界,此前的统称“乾隆前期”,以后邓 静(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 要:外八庙修建于清朝康乾盛世之时,伴随着清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它在清王朝团结少数民族、巩固边疆稳定、捍卫国家统一等方面都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清廷实行宗教怀柔政策的具体载体,它被认为是清朝民族政策由发展到成熟的微型模体。本文就外八庙的修建过程与之相关联系,分别从外八庙修建背景的演变过程、涵盖对象的演变过程、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等角度入手,对此问题展开相关探究分析,以期对研究有清一代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了解并发展承德地方文化产业有所裨益。关键词:外八庙;修建背景;建筑风格;清代民族政策中图分类号:K291/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63(2016)04-0008-06收稿日期:2016-05-27作者简介:邓静(1992- ),女,河北邯郸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史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蒙古史。万方数据

TAGS: 外八庙 清朝 中国古代史 康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