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筑 > 庙观建筑
张杰北京城中轴线:胸怀四方、守望天下之势
2023-07-21

张杰北京城中轴线:胸怀四方、守望天下之势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北京城,北倚朔漠,南俯中原,东环渤海,西拥太行。750余年前,忽必烈的目光凝视于此——燕京之地,这里有胸怀四方、守望天下之势!《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于此礼制,刘秉忠规划了中轴线,建起了元大都。从丽正门到钟楼,一条长约3.7公里、穿过元大都的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由此产生。百余年后永乐迁都,紫禁城、皇城、内城重建,外城增建,这条中轴线逐渐延长,形成了如今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一线贯通的空间之轴和文化之轴,轴线两侧还分布着重要的坛庙建筑张杰北京城中轴线:胸怀四方、守望天下之势,从而形成了气势恢宏、纲维有序的北京城。经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中轴线始终作为城市的灵魂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坛庙建筑群_中国坛庙建筑_中国坛庙建筑的主要功能

梁思成曾经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2021年8月,由北京日报出版社策划的重点精品图书《北京中轴百年影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为北京老影像研究与考证专家刘阳,书中收录700余张,由中外摄影师拍摄的珍贵的高清老照片中国坛庙建筑,堪称一座“中轴线的纸上博物馆”。影像作为先进的文化载体,鲜活地再现了时空,帮助今人解读既定的历史语境,触摸这条“脊梁”的百年变迁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一书是首次用百年前的老照片(1860—1949之间拍摄)配合翔实的文字、史料,讲述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中国坛庙建筑,北至钟鼓楼,长达7.8公里)的历史沿革、变迁。其中,不仅有古代建筑、坛庙园林的形制沿革、布局形态,还有行人街景、城市生活的动态捕捉、风貌描绘。

全书有700余张珍贵的高清照片、4张全景接片照张杰北京城中轴线:胸怀四方、守望天下之势,其中有部分照片是首次公开。还有一些已经消失的古迹的老照片:比如,北海里的万佛楼、大佛殿;有瓮城、箭楼的永定门(复建后的永定门没有瓮城、箭楼);正阳门下的正阳桥等。也有一些是平时欣赏不到的,如中南海的瀛台、北海的先蚕坛等中国坛庙建筑,这些老照片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对目前一些尚在恢复、修缮中的古迹,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自1860年北京中轴线被相机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就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为牵引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今年7月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与会专家再次强调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今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各界积极开展活动进行助力。

作者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北京古建筑、文物的研究及老照片的鉴定工作,是北京历史文化及圆明园、教堂建筑专家,北京老影像研究与考证专家。著有《谁收藏了圆明园》《老北京的门墩》《西洋镜下的三山五园》《朕的圆明园》和《圆明园旧影》等历史文化著作。

TAGS: 轴线 影像 圆明园 百年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