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背景与前期分析
大流行病来临时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绿地及开敞空间在发挥原有休憩、运动等功能基础上,承接了更多新功能。增加场地内部绿地数量与面积,在满足居民进行休憩、运动等活动的同时,探索绿地功能的多元化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设计说明
进入21世纪以来,传染病相关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同时,流行病也在塑造着城市,使城市空间面临挑战。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人们的日常社交以社交疏离为基本原则,室内聚集性活动转向绿地及开敞空间,使这些场所拓展出了全新的功能,如医疗检测、户外办公、商业售卖、会议典礼等,且活动时间缩短,目的性增强。
绿地及开敞空间不仅作为居民休憩、活动等的重要场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也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次选择的场地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最北端,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北侧为城市公园及自然山体,自然资源丰富,西侧为白河,具有良好的滨河景观。
设计说明
地块周围有着燕京外八景之一的冶塔仙灯,长城、檀营等历史文化,也有着火车站、粮仓等具有时间记忆的建筑。
场地设计聚焦平疫时空下城市开放空间的兼容性,将不同的活动根据活动人数,活动范围性质等进行划分,结合周围建筑功能以及各级生活圈范围,有序安排在开放空间中,给予居民多种活动丰富的选择。
同时,基于“健康中国2030”纲要,增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验,包含绿色全龄康养社区,涵盖“孕-婴-幼-少-青-中-老”的人生不同阶段。智慧化的社交疏离背景下智能场景的应用设想,使社区居民可以进行活动的筛选、查询、预约、报名、分享、兑换,也可用于开敞空间的实时监管调整,实现智能融于绿色,绿色服务居民。
设计方案总平面
方案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开敞空间兼容性,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园绿地体系优化场地设计聚焦平疫时空下城市开放空间的兼容性,构建强调可用性的多元化的邻里绿色场所,以及强化公园绿地作为防疫和应急服务的预留空间。
设计策略与方案落位
不同的开敞空间类型与城市功能息息相关:多元化的开敞空间、较弱的分区限定,容纳疫情下开敞空间活动的丰富性。
罗列观察到的活动内容,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将活动分为五大类,根据活动人数、范围、性质创造多样的开放空间。智慧化的社交疏离背景下智能场景的应用设想,使社区居民可以进行活动的筛选、查询、预约、报名、分享、兑换,也可用于开敞空间的实时监管调整,实现智能融于绿色,绿色服务居民。
方案细节展现
场地两处保留并改造火车站及粮仓。改造火车站前的道路交通,道路局部下沉,从而给站前广场更多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并通过广场道路保留原有场地肌理。结合上位规划的定位,延续康养理念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基于文化+康养改造粮仓,丰富场地内公共空间的活动。
设计感悟
选取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北京市密云区火车站片区,结合开敞空间应用设想,实现各级生活圈下平疫空间的应用。在街道空间模式化利用的前提下,打造起一条横向的生活街道场地设计聚焦平疫时空下城市开放空间的兼容性,串联起主要广场绿地,连通滨河。两处改造保留火车站及粮仓的记忆,全龄社区、智慧化社交疏离辅助系统使场地灵活丰富。
设计亮点
场地设计聚焦疫情下开敞空间兼容性的思考,使不同的开敞空间类型与城市功能息息相关:多元化的开敞空间、较弱的分区限定,容纳疫情下开敞空间活动的丰富性。同时,增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验,以及智慧化社交疏离背景下智能场景应用,实现智能融于绿色,绿色服务居民。
院校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指导老师:向岚麟、毕波
主创姓名:施越楚 王忻禹 施雨轩
项目地点:北京市密云区密云北火车站片区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城乡公共空间